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每三个月轮换一次的专题陈列“笔墨见真章——台北故宫博物院书法导赏”今起更换展件。新一期展品展示汉《泰山都尉孔宙碑》轴、元代曹善书《山海经》册、明代祝允明小楷《宋儒六贤传志》卷、明代文徵明书《兰亭叙》卷等总计10件古代书法珍品,揭示历代书法发展的历史脉络。
汉 《泰山都尉孔宙碑》秦汉时代是书法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三代以来古文大篆书写、铭刻分歧的现象,归于统一,产生标准书体小篆;另方面春秋战国时代萌芽的新兴书体隶书,也在此际从篆书简省蜕化成熟,发展为汉代通行的书体。由于时代潮流趋向简便快捷,隶书又持续蜕变分化,遂有草书、行书和楷书的形成。书体递变原非朝夕立就,因此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过渡型书风以及各体参杂的混合书风时而可见,显示书体蜕变迁延岁月,方能在结构和笔法上建立自己的规律。
隋唐时代是另一个关键时期,政治统一带来南北各地书风会流,笔法发展臻于完备,从此楷书成为历代通行的书体。入宋以后,为保存前贤书法长远流传,刻帖日渐盛行。但是宋人并不以继承传统为足,书法取向表现个人情性、得其天趣。
元代继起,转而提倡复古,晋唐书法传统得以延续。然而,不受传统束缚的意念也活跃起来,至明代浮现纵横跳脱的气息。明人书法面貌至为纷杂,行草书尤其活泼自由,适与当时依循传统法度者形成对比。其间突显个性自成一格的书家,也走出实现自己的路径,不为时代潮流所吞没。
清代以降,三代秦汉古文篆隶陆续出土,堪称是得天独厚。在务实的学术风气影响之下,清人摩挲碑版,从而与刻帖相互为用,书法发展的视野得以串联古今,终能在篆书、隶书两方面汲古创新,引领新方向。
汉 《泰山都尉孔宙碑》局部汉代《泰山都尉孔宙碑》为孔融父亲孔宙(103-163)墓的碑文。《后汉书》有孔宙传,他于泰山都尉任内,竭力平定匪乱,后因病辞官,东汉桓帝延禧六年(163)卒。延禧七年,门生立碑表彰其功德。碑今在曲阜孔庙,用篆书圆转笔法写隶书,苗条而平滑的横向、斜向的笔画,呈现出摆荡的动感,字体结体中宫紧收,左右开张,显得特别横长。
祝允明(1460-1526)早年接触众多晋唐法帖,他的楷书作品,除钟、王风格外,明显也具唐代名家影响。
明 祝允明 书《宋儒六贤传志》
此次展出的祝允明所书《宋儒六贤传志》小楷卷带有浓厚唐人楷书意味,结构方整,行笔刚健清劲,兼有欧阳询(557-641)的瘦劲,与虞世南(558-638)的秀润。其中钩、捺及部分结构,也可关联到颜真卿(709-785)、柳公权(778-865)的书法特征,显示祝允明对古代书家涉猎广泛。
明 文徵明 书《兰亭叙》文征明(1470-1559),江苏长洲人。本名壁,字征明,以字行,别号停云生、衡山居士。诗文书画具工,亦精鉴藏。
文氏好写《兰亭叙》,本卷末自题书于八十九岁。用笔、结字和章法与传世王羲之(303-361)书《兰亭叙》多不相同,应是意临之作。笔法内敛含蓄,间架缜密,笔意连绵贯串处,极为自然生动。
明 许初 《篆书杜甫秋兴八首》许初(约活动于十六世纪),字元复,号高阳,江苏苏州人,曾任南京太仆寺主簿。喜好诗文、篆刻和书法,常与书画家文彭(1498-1573)、文嘉(1501-1583)与诗人王世贞(1526-1590)往来。
《篆书杜甫秋兴八首》册是隆庆三年(1569)所作。全册虽用篆书写成,却混合有楷书的笔意。起收笔时的藏锋用笔,让点画如缀小圆珠,显得生拙又有趣味。
民国 于右任 《草书满江红词轴六屏》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后以右任为名,晚号太平老人,为近现代重要书法家、政治家。
《草书满江红词轴六屏》写南宋岳飞(1103-1142)《满江红》词,约作于八十岁前后。笔画圆润厚实,间架舒朗,字形随意自然,墨色变化丰富,涨墨处层次分明,具备宽博浑朴的恢弘气度,是其晚年成熟老练的书风面貌。
展览名称:笔墨见真章—故宫书法导赏
展览地点:台北故宫北部院区
展览时间:2020年9月24日至2020年12月22日
(本文图文资料均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附:展件清单
汉 《泰山都尉孔宙碑》轴
传唐 孙过庭 书《孝经》册
元 曹善 书《山海经》册
明 祝允明 书 《宋儒六贤传志》卷
明 文徵明 书《兰亭叙》卷
明 许初《篆书杜甫秋兴八首》册
清 米汉雯 《书五言绝句》轴
清 林则徐 《行书录沉大悟诗四屏》轴
民国 李瑞清《楷书四屏》轴
民国 于右任《草书满江红词轴六屏》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