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深耕市场20载 米其林新冰驰冰雪升级版X-ICE SNOW上市

2020-09-24新闻13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冬季胎市场的品牌之一,米其林在2001年便推出了冬季胎产品,并在2004年推出X-ICE冰驰系列,此后以3-5年一代的节奏,持续推出X-ICEXI2、X-ICEXI3、冰驰3+等冬季胎产品。

近日,融合全新配方和花纹设计的米其林新一代冬季轮胎产品——新冰驰冰雪升级版X-ICESNOW与X-ICESNOW SUV正式在中国市场发布,这对我国注重行车安全的北方用户而言,显然是头等利好。

深耕市场20载 米其林新冰驰冰雪升级版X-ICE SNOW上市

其实这并非我们首次看到X-ICESNOW系列,早在2020年初阶段,米其林已经在瑞典为X-ICESNOW举行了隆重的亮相仪式,新胎能衍生出百余种尺寸规格,几乎能普惠至175/70R14到285/45R22、从紧凑型车到SUV的全部需求。

与此同时,米其林在去年将X-ICESNOW与其直接竞争对手德国马牌VikingContact 7,固特异UltraGripIce 2,普利司通BlizzakDM-V2和诺记HakkapeliittaR3在芬兰测市场进行了磨损测试,结果表明新一代X-ICESNOW在1万公里后的花纹深度、性能保持度方面均胜出对手。

为什么要用冬季胎?

冬季的路面充满着安全的隐患,无论是冰冻湿滑还是积雪路面都会带来特别的挑战和行驶难度。

举个例子,轮胎与冰雪路面接触时,会因为摩擦生热产生的热量融化一部分积雪,导致轮胎与路面之间形成以到水膜,简洁导致摩擦力降低,而冬季胎的任务就是在花纹中设计细小刀槽,刺破这道水膜,进而提升抓地力。换言之,你的冬季胎是否耐磨、多少公里后仍具备刺破水膜的效力,将会成为冬季胎重要指标。

与此同时,当室外气温低于一定温度时,普通夏季轮胎橡胶会逐渐僵固硬化,各项性能也会极大降低,进而影响抓地力、磨损速度,而抓地力是行驶安全的重要前提,既影响提速能力,又影响制动距离。

对于我国北方车主而言,每年4季度和1季度都有必要更换冬季轮胎。其一:保证更优秀的刹车性能;其二,在冰雪湿滑路面上通过冬季胎特有花纹设计,保证优秀的牵引力。

X-ICESNOW & X-ICE SNOW SUV的亮点

得益于全新升级的胶料配方和花纹设计,新冰驰冰雪升级版具备了卓越的冰雪抓地力和持久出色的冰雪性能。新轮胎采用创新磨研聚合材料配方,随着轮胎逐渐磨损将形成特殊致密微孔,利于吸附冰面水膜,在雪地上形成强力刮雪效果,显著提升轮胎的抓地能力。

同时,第四代冰雪抓地技术搭载了独创的花纹块组合以及沟槽设计,进一步优化了冰雪路面的牵引力与抓地效果。

例如,新冰驰采用了名为“凌爪沟槽组合”的花纹设计,其中,V型沟槽主要作用是提升轮胎在深雪/融雪路面的自清洁能力,快速排出雪或积水,让轮胎始终保持抓地力。同时,新胎的U型细沟槽是为了提升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抓地力。而技术上被称作VTS互锁粗沟槽的区域,则是为提高轮胎刚性服务。

深耕市场20载 米其林新冰驰冰雪升级版X-ICE SNOW上市

据测试得知,新一代冰驰冰雪升级版X-ICESNOW在20km/h的状态下全力制动,新冰驰的刹车距离也要比对手少2米左右。

在持久性能方面,新的持久花纹设计也有利于轮胎的持久使用。简单理解便知,大多数普通冬季胎胎面结构为冬季软胶置于顶层,底层是冬季硬胶。顾名思义,软胶负责增加抓地力,而硬胶负责轮胎的基础支撑性,过往的米其林冬季产品以及竞品冬季胎型都采用此种结构。

但此结构弊端在于,随着时间推移、里程积累,负责抓地力的软胶会逐渐磨损越来越少,抓地力也会呈现出大面积衰减。

针对此情况,米其林新一代冰驰冰雪升级版X-ICESNOW通过全胎面软胶设计,确保轮胎历经多个冬季使用后,即使花纹磨损至3-4毫米,花块及沟槽的形态依然能够与新胎保持高度一致,进而保持性能。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新胎还是磨耗胎,无论是冰面还是雪地,无论是乘用车轮胎还是SUV轮胎,新冰驰冰雪升级版都能发挥优异的抓地性能,并且在燃油经济性、噪声与舒适度方面也有着出色表现。

米其林新冰驰冰雪升级版X-ICESNOW将于2020年和2021年分两批推出覆盖乘用车、SUV的产品阵容,上市规格涵盖14寸-22寸共达140款,后续更是计划推出新冰驰ZP零气压续行轮胎,以更好满足广大冰雪地区汽车用户的冬季胎需求。

写在最后:

由于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首台车普及的进程从十年前方才进入正轨,使得我国汽车保有用户对于冬季胎的理解慢于西方一步。但是,随着我国北部区域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冬季胎已经需求量迅速增长,更换冬季胎已然成为常识。在此基础上,拥有更优秀的抓地力和持久性能的米其林新冰驰冰雪升级版X-ICESNOW,可最大程度为车主的安全保驾护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