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千里
“
和鬼子拼刺刀,你先用枪撂倒几个,再给小鬼子来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别和野兽讲规矩”——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二十团政治处主任吴效闵
日本文部科学省曾在2017年公布了新版日本中学《学习指导纲要》,在其体育教育章节内,新增“铳剑道”科目。《纲要》有这样一条解释颇为耐人寻味:中学应通过铳剑道等武术教育,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接触、理解日本的传统和固有文化。
实际上,与日本真正的传统国技,如剑道、弓道、枪道和柔道等相比,这个所谓的铳剑道完全是个近代产物。根据其本名“铳剑道”中的铳字,就大致能推测出这种技艺是直接源自旧日本军队时期所推崇的白刃格斗。
参加铳剑道比赛的日本自卫队选手
目前接受铳剑道训练最多的还是日本陆上自卫队人员,相比较传统武艺,铳剑道训练和比赛有一定危险性,稍微不慎就容易造成事故,近几年屡次发生自卫队人员在铳剑道中死伤的惨剧
抗战时期,日本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士兵枪口上的长刺刀,不仅在作战时给中国军队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惨重伤亡,还给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带来了难以名状的恐惧。相比于二战其他参战国,特别是英美苏德等欧美军事强国,日本士兵似乎对刺刀和白刃战情有独钟。早在明治维新之初组建新式军队时,
日本就从西洋等国引进了刺刀格斗战术,在当时由于步枪射速有限和自动武器尚未成熟,白刃战在西方军队中大行其道,在步枪和火炮的火力无法取胜之时,很多军队便只能祭出残酷的白刃肉搏战来解决战斗,不少国家的步兵战术思想都笃信白刃战是给予敌方致命一击的关键。
在这一时期,日本陆军先是师从法国引进法式刺枪术,后又向德国学习白刃战术,规范自身的刺刀格斗技巧,到甲午战争前,又吸收了部分本国传统枪术流派精髓(如宝藏院流和佐分利流等),逐步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刺刀战术,这就是现今日本铳剑道的雏形。
一战初期,端起刺刀进行冲锋的法军士兵
1914
年在进行刺刀训练的德国士兵
虽然融合了部分传统技艺,但日本铳剑道说到底还是明治时期军队近代化的产物。从日军首次踏出国门进行侵略战争开始,这种日式刺刀战术开始在实战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历经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青岛战役,日军的刺刀战术愈发成熟,而为了适应白刃格斗中“一寸长,一寸强”的特点,日军手中的步枪和刺刀也在不断改进:在甲午战争时期,日军的制式样步枪村田22年式长度只有121厘米,加上刺刀是158厘米,尚不如同时期大清汉阳兵工厂研制的88式步枪(即汉阳造)。
到了二战前,日本陆军普遍换装的三八式步枪长度已达到127.6厘米,加上刺刀可达166厘米,而二战各参战国制式步枪长度之最,日军对刺刀战术的倚重可见一斑。日本这种枪械设计与使用思路,与当时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武器自动化潮流严重不符,甚至有开历史倒车的嫌疑,不过如果放在当时的中国战场上,这种思路却被证明是最符合战场实际的。
日军第一种国产制式步枪村田
22
年式步枪和刺刀
抗战时期日军装备的三八式步枪,加装长刺刀的三八式非常适合白刃战
81
式马步枪训练的八路军战士
面对日军恐怖的刺刀,中国军队也在积极摸索对抗之法,其中最为成功且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八路军与新四军对刺刀战术的探索。在抗战之初,新成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装备非常落后,步枪和子弹严重不足,因此大刀红缨枪这种传统武器占据了不小份额。得益于严明的军纪和规范化的训练,八路军新四军依靠这些冷兵器在最初也能取得一定的战果,比如在1937年10月的雁门关大捷中,
八路军
120
师
716
团独臂团长贺炳炎就挥舞着大刀率领战士们击退了日军进攻。
但这种冷兵器的劣势是无法回避的,抗日武装急需发展出符合自身的刺刀战术来克敌制胜。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八路军无法实现武器制式化,只能一方面想尽办法以战场缴获的形式获得日军的三八式步枪与刺刀,一方面加紧后方军工生产单位的建设,实现制式军刺的维护和生产。到1940年,在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的领导下,晋冀豫根据地兵工厂研制成功了81式马步枪,这种加装了折叠三棱军刺的步枪重量轻,维护方便,非常适合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到1945年这种步枪生产了近9000支,这在根据地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已是相当不容易了。加上各地缴获并集中使用的步枪刺刀,八路军和新四军装备的刺刀数量已经有了相当规模。
采用多人对抗单人战术训练的八路军战士
到抗战后期,八路军无论是刺刀数量还是拼刺训练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除了装备,八路军也在研究相应的训练规范。从1939年春到1940年,延安对各根据地的武装力量进行分批整训,整训除了教育外,最重要的就是军事训练,而白刃格斗训练则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对日军拼刺的观察,八路军制定了详细的弓步刺训练细则,要求士兵摒弃以往武术训练的优柔寡断,在防守时灵活迅速,刺杀时要果断有力,更重要的是刺杀时要有狠劲,要有杀气!
为此,八路军还仿照日军自制了护具与木枪供战士们训练。在刺刀战术上,八路军特别重视训练战士之间的协同配合,以抵消单兵素质上的差距。在与日军单个士兵短兵相接时,八路军通常会以两到三人应对,一人负责正面佯攻,其余从侧面刺杀。正是在这样规范化且严格要求的训练下,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刺杀技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1942
年八路军第三纵队的一个小分队在冀中进行反扫荡作战时,突遇日军来袭准备作战的一个瞬间。战士们以标准的刺杀战术姿势,手持配有刺刀的三八式与中正式步枪严阵以待。
到抗战末期,经过多年作战和部队整训,八路军的白刃战技能以及可以和日军比肩,加上敌后大生产运动保证了足够的军粮供应,士兵的身体素质也在提升,这时单个战士已经足以和单个日军士兵正面拼刺刀而不落下风,甚至在有些战斗中,日军反而开始对八路军大规模的刺刀战术感到惧怕。
1944年8月,八路军鲁中军区某部队1个连的战士在山东葛庄与敌军一个中队狭路相逢,这个连100多名战士立刻抽出刺刀向敌军发起冲锋,仅一个回合,日军阵线就被冲垮,被迫后撤。
能在一对一的战斗中用刺刀战胜日军,这在当时全国范围内,只有经过严格刺刀训练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