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环保世纪行2020) 山西忻州:生态修复助力脱贫攻坚
中新网忻州9月24日电 (李京泽)当脱贫攻坚遇上生态治理,山西省忻州市双场作战,生态扶贫成效初现,不断上马的生态修复项目不仅改善了汾河上游生态环境,也使沿岸民众从中受惠。
23日,中新网记者随全国人大“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山西省忻州市,记录了这里对生态扶贫工程的探索。
汾河源头水源 李京泽 摄
忻州市宁武县是山西母亲河—汾河的源头,为提升汾河水源涵养能力,该县落实山西省人大出台的《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制定地方的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汾河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据统计,其累计关停取缔了汾河干流两侧3公里范围内各类企业511个,整合大中型煤矿17座,重点保护区域全部退出了煤炭等矿山资源开采。
对于这个深度贫困县来讲,上述做法使地方利益受创。但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宁武县实现脱贫摘帽,民众不断增收。宁武县副县长张国伟对记者表示,宁武县依靠养殖业、种植业脱贫,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地方的特色产业,比如,优化改造的沙棘林带动相关产业,定点供应给北京餐饮连锁企业。
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 李京泽 摄
“退耕还林、发展养殖都得到了民众极大的拥护”,宁武县东寨镇人大主席杨超军说,汾河发源地的人们对水有着天然的敬畏,积极参与水污染防治。他作为县人大代表多次参与省、市级的环保执法监督,也随时反映地方生活生产中的细微问题。
在忻州的另一个深度贫困县静乐,已完成工程总量70%的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恢复湿地植被2000亩,被誉为“太原后花园”,今年2月迎来了白天鹅的驻足停留,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雕、褐马鸡也是这里的常客。附近30个贫困户被纳入了湿地巡护员的队伍,为家庭每年增加了过万的收入。
该镇另一个生态修复试点庆鲁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将原来流域内8个村中6个整体移居县城,留下不到200人,为流域生态减负。
据静乐县县委副书记宣文晓介绍,经过综合治理,民众谷子产量增产50%,项目建成900千瓦的光伏电站,带动144户贫困户稳定增收。同时,良好的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太原等地的游客假日旅游。
宣文晓说,将来计划在村里成立专门的旅游合作社,把农民变成旅游产业的服务员、小老板,把脱贫路走宽、走稳。(完)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