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虽然后世许多野史都说安禄山是因为杨玉环才发动叛乱的,其实这是无稽之谈,都是无聊的史学家“为尊者讳”,都把锅背给杨贵妃了,毕竟古华夏的思想里,还没有这么“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英雄人物,就算是希腊的美女海伦引起的特洛伊战争,也不是纯粹因为爱情引起的。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本来唐朝的宰相制度是出将入相,“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
继李林甫之后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循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而地方大员长年得不到升迁在地方上培养了自己的亲信势力,形成了藩镇军阀。
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大兵镇节度使,其中精锐唐朝正规军已达到15万,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甚至有些乐见其成,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意图以讨之名举兵叛唐。
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756年),叛军攻破长安门户潼关,长安无险可守,唐王朝统治集团惊慌失措。
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玄宗与李亨于马嵬驿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此后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后人修史为了掩盖唐玄宗的过失,于是就将安禄山叛乱的缘由转移到杨贵妃身上去了,试想如果安禄山真的那么爱杨贵妃的话,听到杨贵妃的死讯,是不是更应该找唐玄宗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