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诏狱”是什么?为什么下了“诏狱”的人,很少有生还的

2020-09-24新闻13

所谓“诏狱”,就是皇帝直接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诏狱在中国封建帝王时代很常见,尤其以明朝最盛。据《汉书·文帝纪》记载:“绛侯周勃有罪,逮诣廷尉诏狱。”说明早在汉文帝时期,皇帝就已经开始设置诏狱了。

诏狱发展到明朝,迎来了它的极盛时期,掌控的诏狱的机构,就是臭名昭著、让人闻之色变的锦衣卫。他们不但可以拿着皇帝的诏令,随意拘捕文武大臣或平民百姓,还可以滥用酷刑,让下狱之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甚至可以绕过刑部、大理寺和

都察院

,屈打成招,捏造罪名,草菅人命。

因此,一旦犯人被捕入诏狱,马上就会吓得体如筛糠、魂不附体。

“诏狱”是什么?为什么下了“诏狱”的人,很少有生还的

(影视中的锦衣卫)

那么,明朝的诏狱究竟有多恐怖呢?

首先,诏狱里的环境极为恶劣,简直就不是人呆的地方。

《明史》中记载:“狱禁森严,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整个诏狱阴冷潮湿,臭气熏天,到处都是老鼠、蟑螂和苍蝇。更为恐怖的是,诏狱一般都建在地下,既没有一扇窗户,也没有任何一丝光线,更无法通风换气。整座监狱都散发着恶臭,俨然一座垃圾场。

其次,诏狱的刑法种类齐全,名目繁多,让人闻之色变。

《明史·刑法志三》记载,光是明朝诏狱有名的刑法就有拶指、上夹棍、剥皮、断舌、断脊、堕指、刺心、琵琶等十八种。最为关键的是,锦衣卫还在不断地研发更新刑具和刑法,比如弹琵琶、抽肠、梳洗等酷刑。

所谓“弹琵琶”,就是将犯人严实地绑在木桩上,裸露出上半身。行刑人手持刀具,将犯人肋骨上面的肉一层一层割去。当刀具最后拂过裸露的肋骨时,就如同纤纤玉指拨弄琵琶,犯人则发出一阵阵痛不欲生的惨叫。

所谓“梳洗”,顾名思义就是将犯人俯卧在一张木板上,将滚烫的开水从其身上浇过,马上用铁梳子使劲儿刷犯人的肉,其痛楚非一般人能承受。

“抽肠”则是将一个钩子伸入犯人体内,勾出一截肠子,然后把它系在动物身上,鞭打动物前进,犯人的肠子瞬间就全被扯了出来。

“诏狱”是什么?为什么下了“诏狱”的人,很少有生还的

(杨涟六君子)

再次,一旦进入诏狱,就很难有活着出来的机会。

诏狱是皇帝亲自操纵的机构,即便锦衣卫为所欲为,刑部等三司也无可奈何。

《明史》记载:“举朝莫不知其枉,而法司无敢雪其冤。”

在明朝的诏狱冤案中,“杨涟六君子”冤死狱中最为有名,这六人分别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案件源于左副都御史杨涟的一封奏折。他在奏折中痛陈魏忠贤独揽朝政、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妄杀无辜的种种恶行。

于是,魏忠贤一党便罗织罪名,利用汪文言事件,将杨涟等人一一下狱。然后又定下“坐纳杨镐,熊廷弼贿,则封疆事重,杀之有名”的毒计,开始在诏狱中对“六君子”进行严刑拷打。

在《诏狱惨言》中,详细记载了锦衣卫对杨涟等人滥用酷刑的过程,“诸君子各打四十棍,拶、敲一百,夹杠五十。六人一步一忍痛,用尺帛抹额,裳上脓血如染”,次日“受杖诸君子,股肉俱腐”,“杨公

号而无回声,左公声吻吻如小儿啼”等。

一个月以后,杨涟、左光斗、周朝瑞三人最终被酷刑折磨致死。两个月后,其余三人也相继死去。

“诏狱”是什么?为什么下了“诏狱”的人,很少有生还的

(杨溥)

那么,有没有人能扛过诏狱大刑,最后侥幸生还的呢?

还真有,比如杨溥。杨溥是建文二年的进士,在永乐初年,被朱棣封为太子洗马,成为皇太子朱高炽的东宫僚属。

永乐12年,朱棣北伐回京时,朱高炽迎驾迟缓。朱高煦随即在朱棣面前奏了他一本,希望借此扳倒朱高炽。朱棣龙颜大怒,下旨将东宫官属全部下狱,杨溥也未能幸免。

不过,杨溥虽在狱中受尽酷刑,随时面临砍头的危险,但他定力深厚,居然每天在受刑之后,还能安心阅读大量的书籍。当这个消息传到朱棣耳中时,朱棣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下令锦衣卫不得为难他,只需好生看守就是。

后来,杨溥在狱中煎熬了十年之久。等到朱棣去世后,他才获释出狱,并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还有万历年间的吏部官员钱若赓。因选妃时得罪了神宗皇帝朱翊钧,被投进诏狱37年之久。直到他的儿子考取进士后,给熹宗朱由校写了一封声泪俱下的鸣冤奏折,朱由校怜悯他的孝心,最终才释放了钱若赓。

当然了,还有大名鼎鼎的杨慎、海瑞等人,都曾被打入诏狱,但最终都奇迹般地生还了。

(参考资料:《明史》《诏狱惨言》等)

#朱棣#太监#魏忠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