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赵匡胤黄袍加身,称帝异常顺利,柴荣死前难道没留下心腹

2020-07-19新闻42

柴荣死后都留下了哪些心腹?为什么没人反对赵匡胤

赵匡胤黄袍加身,称帝异常顺利,柴荣死前难道没留下心腹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的这一件事情,至今存在很多的疑惑,通过一个陈桥兵变,赵匡胤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力的就成为了新的皇帝。然后周恭帝跟旧臣的反抗微乎其微,甚至绝大多数在一瞬间就加入了赵匡胤的行列,让他的称帝反而是变得名正言顺了。

柴荣死前

柴荣是赵匡胤的老主子,柴荣在世期间威信还是挺大的,赵匡胤也没有想过要在那个时候谋反,后来柴荣死了赵匡胤才策划了这一次兵变。但问题是,柴荣应该也是一个聪明人,不然没有办法统率这么多的大臣去打江山,为什么就没有去布下几道保险,多准备一些心腹大臣来防止谋反呢?

其实是有心腹的,但人选一言难尽

柴荣当然准备了自己的心腹来防止朝政的混乱,帮助自己的儿子柴宗训慢慢掌握全部的权力。然而柴荣识人不明,因为他为自己儿子准备的第1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保险,就是赵匡胤,他非常的信任赵匡胤,当年柴荣处于水火之中,就是赵匡胤带领大军强硬的挫败了敌军,可以说得上是救了柴荣一命。

那场战争叫做高平之战,是柴荣这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战争,因为战争的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其中几十个将领临阵脱逃,赵匡胤作为死战不退,并且且护其周全的一个大将,自然就能够受到柴荣深层次的信任。可惜此一时彼一时,或许当时赵匡胤只是觉得跑也没用,又或许后来赵匡胤改变了想法,总之柴荣的儿子并没有让赵匡胤重视。

影响深远的高平之战

在这一段还是要提一下高平之战,作为柴荣这一生中最危险的一场战争,李继勋、石守信同样是在战争当中跟赵匡胤一样死保柴荣的人,于是除了赵匡胤,这两人就是军中的二把手跟三把手。都说患难见真情,柴荣非常相信自己的眼光与判断,这三人就成为了周朝最坚固的军武防线。

然而他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君王需懂得平衡,帝王心术最重要的就是讲究一个平衡,这三个军中重臣不但不是相互制衡,他们甚至还是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这柴荣到底是太蠢,还是故意想坑死自己儿子?

文臣

军中的三位大佬都是战友,赵匡胤一反老友就算不加入最多也是中立,所以军队就根本控制不住了,然后柴荣留下来的文官班底又是怎样的?

王溥是周朝的三朝宰相,范质跟诸葛亮差不多是托孤大臣,因为柴荣不在意下属结交,所以赵匡胤跟王溥的关系也不错,多次漂亮的战绩让宰相很是欣赏。百官之首都支持赵匡胤,所以文官班底其实也是无法反抗赵匡胤的,至于托孤大臣范质,他其实一开始想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但是想了想还是保住小命要紧,开什么玩笑,所有军队都是他的人,反对不是找死吗?

真正对抗的都是哪些人?

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柴荣留下来的文武心腹都关系不错,然后大伙一合计,很有默契的都造反了,但赵匡胤在称帝之后依旧遭遇到了一些比较顽固的反抗。说来也是讽刺,这些人不但不是柴荣信任的人,甚至还是柴荣在对付的人。

柴荣之前是郭威的时代,张永德、韩通、李重进、李筠他们在文武大臣当中都是1等1的,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他们都被柴荣边缘化了,但赵匡胤称帝之后,为了维护柴荣儿子,这四人反对的比较激烈,也有起兵对抗赵匡胤,难道说这才是真正的患难见真情?

其实这更类似于争权,赵匡胤一班人是柴荣时代旧臣,是一个阵营的,而张永德他们都是郭威时代旧臣,是另一个阵营的,他们当然见不得赵匡胤他们做大,而且谋反这事为天下人所不耻,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找到了最好的起兵时机。

#辽宋夏金#五代十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