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老者告诉我不一样的道德经

2020-07-19知识8

道德经的作者是早于孔子还是晚于孔子?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有定论吗? 易中天在先秦诸子百家中认为老子晚于孔子,这种看法在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中也提出了过。老子《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具有怎样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老子的《道德经》由道经与德经两部分组成。其道经中的‘无为’是它的核心思想,也是人类最早的辩证唯物史观,无为即是道,道即是无为,慨念很抽象,我们只能从概念上意会的加以认识和理解。宇宙天地万物一切从无中来,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相符,又与自称为(神)的创世说截然不同。无,可生有,有又可生无,相辅相成组成同一事物,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老子的自然宇宙之道。‘无为而治’是老子德经中的核心思想,提示人的行为既要不可为而又可为,要顺其自然而为,不可逆道而为,柔以克刚的‘上善若水’是其一意。买了《道德经》《论语》想提升自我,天书一样?有没有开悟的指点? 进化者如是说序说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篇开宗明义告诉人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是不可言说的,可以言说的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大道了。同样,道也是不可命名的,可以命名的就不是能涵盖一切的名称了。关于这一点历代解老者都作了精辟的论述。我是一个浅显的人,只能在这里谈谈我对此的浅显的理解。语言学上有这样一对概念:“内涵”和“外延”。内涵表示的是事物的内在意义,外延表现的是事物名称所包括的范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随着内涵的增多,名词的外延就会缩小。比如“白菜”和“蔬菜”这两个概念。白菜是蔬菜的一种,其外延没有“蔬菜”的大。但其内涵却比“蔬菜”的多。如果“蔬菜”的外延扩大至“食物”,那么食物的外延当然比蔬菜大,但是“蔬菜”的内涵和“食物”相比就多了。而其外延则相对小了。人类想要寻求一个涵盖一切的常久不变的根本大道,这个道的外延便是几乎无限大的,所以其内涵也必接近于无。也就是说,如果可以用一个概念来形容道,那么这个道便因为有了内涵从而外延缩小便不再是。

#孔子#蔬菜#国学#道德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