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商鞅变法,给原本孱弱不堪的秦国注入了新的动力,让其能在战国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
秦国又首创军功爵制度,让士兵们变得骁勇善战,各国莫不闻风丧胆。秦国利用八百里秦川以及崤山函谷关,独立发展,力拒六国来犯,最终在始皇帝的带领下,统一了全国。而秦始皇何以能成千古第一帝?原来大秦帝国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故事。
(一)、褒贬不一,仍不失为千古一帝
嬴异人本来是秦国在赵国的资子,当时与吕不韦交好。而吕不韦为了讨好嬴异人,将自己的姬妾献给了他。嬴异人与其生了个孩子,取名为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本来秦国的皇位和嬴异人八竿子打不着,阴差阳错,他回国继位。后来,嬴政继承大统,带领着秦国四处攻伐,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国家。
1. 是圣是魔,众说纷纭的始皇帝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在很多人的眼里,嬴政启用法家思想,以"乱世用重典"为由,使用严刑峻法,实行的是苛政。同时,他残暴无道,为了一己私欲,用武力攻伐六国。
同时,此人不允许有多种思想的存在。再咸阳郊外,焚书坑儒,导致很多的儒生殒命。他还喜欢建造宫室,不愿与民休息。而且在统一天下之后,仍然不忘记对外用兵,使得民不聊生。因此,"天下苦秦久矣"。
他最大的污点莫过于坑害儒生,不过他坑的那几十个人到底是儒生还是方士至今也没有定论。《史记》中从未提到过坑儒二字,而且四书五经也不在焚书之列。
最可信的说法是,当时方士横行,坑害百姓甚至连始皇帝都深受其害,所以,他开始打压方士。而那些方士们,又"皆诵法孔子"。
后来以讹传讹,成了打压儒教。如果真的有焚书坑儒这种事情,司马迁应该会写在书里。毕竟,他距离始皇帝的年代不过一甲子的时间,年代不算久远。而且,身处汉朝,肯定会对前朝的污点大做文章,然而《史记》中并没有这种记载。
当然,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秦始皇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那么,为何还有人称赞他是千古一帝呢?
2. 字面意思,第一位皇帝
在秦始皇以前,各个诸侯国的君主最多也就称个王,就像楚庄王,越王。还有被称作"公"的。比如齐桓公,卫灵公还有秦穆公。就连天下共主姬家的掌门人,也不过是天子而已。就是上天的皇帝。而秦始皇一改旧制,给自己找了个大过于一切的名号,是为皇帝。
"功盖三皇,德兼五帝",三皇五帝,都是上古时候的君王。这便是皇帝这一名号的来源。而嬴政本人,又是这个名号的发明者,以及第一个使用者。
因此,才将其称之为"千古第一帝"。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还远远不够。他敢说自己能够超过三皇五帝,必定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统一天下,奠定千年版图
成王败寇,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汉朝是接替秦朝的时代,它不能一昧的去美化秦始皇。如此一来,自己的统治地位肯定会受到质疑。
因此,诋毁秦朝,就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当然,秦朝毕竟是君主专制,肯定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否则也不会被人抓住点把柄,就大做文章。然而,他的功绩是无论如何都毁灭不了的。
1. 结束分裂,合六国为一秦
自从周朝两王并立以后,周天子的权威荡然无存,自此礼崩乐坏。诸侯之间,相互挞伐,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果照此下去,以后的中国很可能不是现在的版图而是各个国家自己发展自己的,分裂在东亚大陆上,不会有统一之势。
"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当时如果没有秦始皇,可能乱世就会一直持续下去,也不会有诸葛亮后来说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他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让统一深深的印在了百姓心里。
当秦国大将王贲率领大军攻占临淄的那一刻,代表着一个封疆建国时代的结束,也代表着君主集权制度的开启。不论秦始皇有何过错,至少是他让整个中国形成了铁板一块。协同发展,总要好过自己发展自己的。
后世的割据政权,大家都以秦始皇为目标,力图结束分裂,恢复天下统一。因此,说秦始皇是千古第一帝并不为过。假使他荒淫残暴,假使他嗜血成性,但仅凭他能够让大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他就是个伟大的皇帝。
2. 开疆拓土,扩大传统的中国地
李世民曾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后者在功成名就以后就开始只顾着猜忌内斗,贪图享乐,而前者究其一生都是在征战杀伐之中。
他先是派赵佗率军入驻百越,自那开始岭南一带,就成了不可分割的领土。后代的君王们,从来都是将这里视作传统之地对待,决不允许其分裂。
就像当时赵匡胤统一了江南,但仍然不遗余力的攻打占据着百越的南汉国,就是因为在他的固有印象里,这就是中国的疆域,绝对不允许其独立出去。而这种观念,就是自赵佗入百越开始的,功劳也是始皇帝的。
要知道,在秦朝正式建立以前,没有任何一个政权想着完全的控制这片当时的"蛮荒之地"。此外,秦始皇并不是只会内斗之人,面对北边的匈奴,他也是寸土不让。当时匈奴人趁着秦灭六国之际,不断的蚕食原燕赵边界,对中原形成了威胁。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三十万,"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直到秦末乱世,匈奴人才得以恢复,后来还在白登围困了刘邦,打压西汉六十年之久。
所以,秦始皇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有着很大的功绩。若是没有他,中国的版图还不知将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三)、文化向一,深化民族认同感
在秦朝以前,是没有民族分别的,在燕国,就是燕国人,在赵国就是赵国人。而秦始皇以武力灭掉了这些国家,他深知原住民对自己的国家感情很深,对其他国家的百姓有着天然的排外心理。
因此,秦始皇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忘却曾经,只知道自己是秦朝的子民便好。
1. 首创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统治
如果继续沿袭周朝的裂土封王制度,过不了几年,又会天下大乱。而且,那些百姓们并不会对中央朝廷有认同感,反倒是只认可统领他们的藩王。若是如此,何不如当初不攻灭六国。
所以,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秦始皇决议设立地方行政机构,让臣子们管辖百姓。
他们只对朝廷负责,而且所辖的疆域也是朝廷的,如此更有利于皇帝对各地的管控。这个郡县制不容小觑,在当时谁又能够想到以此方法来统驭江山。为了能够统治能够到达基层,秦始皇还选用了三老制度。
这些人主要的职能,就是起到一个教化作用。让百姓们不再怀念其故国,让他们知道,只是一个政权亡了,并没有亡国。
2. 度同制,书同文,车同轨
想要彻底的同化各国百姓,就得让他们完全认可秦朝。同时,天下如此之大,若是各地的货币或者文字再不统一,会极大的拉低行政效率。因此,秦始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一度量衡。他在商鞅发行的标准器上做出了更改,成为新标准器。
在秦朝统一之前,各国的货币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用银锡,有的则是龟背还有的直接用珠玉。始皇帝发现倘若如此下去,国将不国,还是和原来的分裂的分封制没什么两样。于是,他规定全国统一都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铜钱,其余的货币一律不准流通。
先秦时期,因为各个国家的来往较少,还有很多国家没有实现通渠。正儿八经的官道,也没有很多。所以,秦始皇决议规定车辕的长度,而后以此建立驰道,相当于是今天的高速公路。紧接着,嬴政发现地方上的文字也不尽相同,交流起来甚是困难。
于是,他又命人制造出一种简化的文字,供全国使用。后来,秦始皇到了泰山脚下,此乃礼仪之邦,令嬴政倍感欣慰。他决定提倡"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孝道。只有小家都变好了,大国才能够变好。此为,行同伦。
结语:
秦始皇能够得到千古一帝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没有他,就不会有统一的概念,没有他,也没有今天的疆域,没有他,也不会有长城。可能始皇帝有些残暴,但是他对中华民族所作的贡献,无人可与之相敌。后世君王们,不过是沿着他的路继续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