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2020-09-24新闻12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一晃,距离上次去合肥北门的拱辰街已经有15年时间。上次去是2005年,那时初来合肥不久,身为媒体摄影记者想更多地了解合肥。而这次去,是因为听说拱辰街要动工改造,想留下一些影像。让人意外的是,再去的时候竟然没有陌生感:巷子依然那么喧嚣,董家院落依然那么破落,红砖筒子楼依然那么杂乱。图为2020年9月,73岁的雷宗田和老伴在做绿豆圆子。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合肥拱辰街,曾名北门街,北接环城北路,南接阜南路,三四米宽,千把米长。早在南宋期间,庐州城很小,一位姓郭的守将来此驻守时,觉得城区太小,就把城墙往外扩展,其中扩后的北门就叫拱辰门。据《合肥县志》记载,当时在拱辰门外正北跨淝河上还有一桥,名字叫拱辰桥。从清代的合肥县古城郭图中,可以醒目地看到拱辰门以及护城河上的拱辰桥横亘于城北。图为2005年7月的拱辰街。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时隔15年,在踏进拱辰街的那一刻,身处繁华闹市虽然感受不到现代都市气息,但满眼的是小摊小贩和生煎包、葱油饼、糯米圆子、糕点铺、泡菜摊等各种小吃不禁让人垂涎,此外就是破落的老瓦房和杂乱的筒子楼。图为2020年9月,早晨的拱辰街。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老瓦房就是合肥的董家大院,是一栋附着了晚清、民国市井元素的老房子。据称,这里曾经居住过两个名人的后代,一户是清初合肥“武探花”董金凤的后代董继平,另一户是清初礼部尚书龚鼎孶的后代龚积炳。董继平后来迎娶龚家四小姐龚维云为妻,在拱辰街置有九进大宅。董家院子,可谓名震一时,如今在经历百年风雨沧桑之后,已残败不堪。图为2005年7月的董家大院。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2005年时,摄影师曾经在这里相遇了时年68岁的刘忠和老人,他自1961年搬进拱振街上老房子后一直也没有离开过。刘忠和的家就像火车厢一样,狭窄细长,三间不足40个平方,墙面和顶棚全部用纸糊成。刘忠和老人和老伴是原合肥精米厂的退休工人,房子是厂里早年分给他的,当年精米厂红火,这拱振街也热闹。图为2005年7月,董家大院门口,居民在聊天。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刘忠和老人和老伴在拱振街结婚。当时,谈起那曾经浪漫的岁月,老人还有一些难为情。在那个时代,在城里有一个住所应该不错了,结婚时其他考虑的并不多。让他没有想到的,在二三十几年后,他的两个儿子也在这里结婚。后来由于人口渐多,拥挤不堪,两个儿子陆续搬出了这老房子。图为2005年7月,拱辰街边的筒子楼。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15年后,摄影师再次来到这里,却没有看到刘忠和老人。如今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务工或者做小买卖的外地人。57岁的肖大姐来自安徽肥东,在筒子楼上租住了11年,因为年岁大了,只能靠做保洁谋生。“房租300元一个月。”肖大姐说,一栋楼里,住在这里的80%以上都是外地人。图为2020年9月,拱辰街边的筒子楼。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如今的合肥越来越大,越来越高,更多的年轻人已经不记得淹没在老城区的拱辰街,更不会有人知道这里还有董家大院和筒子楼,唯一让他们心动的是拱辰街四湾菜市上诱人的传统小吃。图为2020年9月,拱辰街吃早餐的人们。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四湾菜市与拱辰街相伴而生。据清嘉庆年间的《合肥县志》:“拱辰门内北门大街,迤南为四湾街,又迤南为十字街”。古代人盖城修路讲究风水,城门进来不能为一条线,所以四湾巷修的弯弯绕绕。上世纪80年代,先是在其南端的阜南路,零星地有人做起买卖,后渐成规模,并向拱辰街内延伸,日益形成集市。如今的四湾巷只剩下仅有的一道弯,除了留下老地名,还有让很多让人垂涎的小吃。图为2020年9月,拱辰街早市上的人。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上午9时许,在拱辰街中段的四湾菜市上,73岁的雷宗田和老伴以及儿媳还在紧张忙碌。从1983年,雷宗田和老伴从蚌埠来到合肥的拱辰街开始做雷家绿豆圆至今已经整整37年。这37年里,雷宗田夫妻俩日复一日,每天凌晨3点半到4点起床忙碌,直到夜黑收摊,硬是将雷家绿豆圆做成了合肥的一家老字号。图为2020年9月,雷宗田和老伴在炸圆子。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那个时候这条街做生意的没几个,都是零零星星的,街也没有这么长。”雷宗田老人说,“现在每天人来人往,特别是周末,根本挤不动。”雷宗田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和老伴靠着做绿豆圆子让三个孩子都成家,都买了房,如今已经是两个孙子两个重孙,四代同堂。“我是沾改革开放的光,才有如今的好日子。”图为雷宗田在卖圆子。圆子价格从当初6元一斤已经涨到16元一斤。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如今,雷宗田和老伴年过古稀动作依然十分娴熟麻利。据悉,雷宗田每天从合作多年的货源处进来的绿豆,淘净晒干,提前泡好用手一颗颗搓下豆皮,只留下新鲜软滑的用豆蓉作为馅料。在现磨出的绿豆糊浆中加入萝卜和虾米提鲜,放入葱、醋、生姜调味,调制好的面糊稠的可以用手抓起。虎口处攥出的团团绿豆糊顺势滑入油锅,一个个雷家绿豆圆就这样出锅。图为老两口在忙碌。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拱辰街的小吃远不止37年的雷家绿豆圆,还有做了30多年的黄大妈水饺,24年的杨家生煎和20多年的四湾干渣肉……拱辰街作为老合肥的重要地标已渐渐老去,让人挥之不去的却是像雷宗田老两口这样的摊贩们的坚守,留住了拱辰街那些生活味道。图为2020年9月,一对夫妻在做鸡蛋灌饼。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图为2005年7月,拱辰街筒子楼里两个孩子。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图为2005年7月,拱辰街边的住户,其中很多都是外来人口。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图为2005年7月,拱辰街边,一个女孩走出董家大院。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图为2005年7月,拱辰街一位父亲抱着孩子。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图为2020年9月,拱辰街边的熟食摊。其中肥肠已经卖100元一斤。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图为2020年9月,几个大妈在拱辰街聊天。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图为2020年9月,拱辰街一个老人在吃早餐。

一对古稀老人守着一个小吃摊子,养活四代人,还留住了一条街

最近,合肥拱辰街要改造了,有人联想起当初合肥的城隍庙和步行街,担心改造后的拱辰街会面目全非,更担心的是那些小吃会就此消失。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改造后小吃还在,那份记忆能否在,就不知道。如果你是合肥人,不知道你可有去过拱辰街,可曾去品尝过那里的味道。图为2020年9月,熙熙攘攘的拱辰街。(江雨 文/图)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小吃#老人#合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