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2020-09-24新闻1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辉煌的大一统帝国,一个总体上进取、开放、并在世界保持大国地位的王朝。“永乐盛世”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盛世。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明朝(1368年-1644年)

总结一句话就是:明朝干的事情是将中国从野蛮时代重新拉回文明时代!

大明王朝推翻蒙元暴政,从夷狄腥膻中拯救中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为汉文化的恢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试想如果没有明朝,那么现在中国会变成什么样?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

大明王朝是中华文化的复兴期,“永乐盛世”的缔造令中国有了最后一次强大的文化输出,无论是郑和下西洋、紫禁城的营造、还是《永乐大典》的编纂,都是影响世界的大事。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文化和科技,应当说是大明朝最赖以自豪的。

虽然八股文成为科考核心,程朱理学发展成假道学、阻碍社会进步的“无为”思想,但明朝中后期,思想界百花齐放,从王阳明的心学要求“知行合一”、解放人性开始,再到李贽的“狂人”思想、明末顾王黄等人对于家天下制度的思考和批判、对于改变不切实际学风的思潮等一系列伟大的思想。都是明朝的专制统治进入高潮后开始崩溃的社会背景下,所能涌现出的高成就。这一系列的哲学反思堪称对于现状进行改变的诉求。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王阳明-李贽-顾炎武-王夫之

明朝科技发达,火器运用为中国军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航海技术的高超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这一点,布罗代尔曾经直言不讳:没有中国海图(郑和绘制),西方的一系列冒险根本不可能成功!

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商品经济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市民文化蓬勃兴起,无论书法、绘画、诗词、戏剧,都浸透着市民生活的精髓、市民文化的优雅。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董其昌(1555—1636)

明朝中后期,医学、工学、农学、历法学等方面均步入全盛阶段,西学东渐的平等交流也令中国的传统科学知识获得了极大的补充。可以说,明朝的科技水平虽然不如宋朝,但是对于中国被蒙元征服所破坏的生产力而言,实在是巨大的进步。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同时,明朝对于中国疆域的开拓与奠定也功不可没(确立东北和西藏的统治,巩固对西南的统治,重新将丧失四百年之久的幽云地区、丧失五百年之久的河西走廊夺回到汉人手中),创造了与蒙古的互市贸易,从而解决了农耕与游牧的矛盾,并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度和官僚政治制度,令政府的行政能力达到了顶峰(皇帝不上朝,政治也能正常运转)。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明长城

葡萄牙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于1552年来到中国,我们从他写给欧洲教会的书信中,看下他对当时明朝的看法:

“明朝地幅辽阔,人民爱好和平,明朝邻近日本,日本的各宗教派别都来自明朝……我在日本见到的明朝人极高,远胜日本人,且善于思考,重视学术。明朝物产丰富,人口繁盛,大城林立,建筑精美,部分采用雕石,连这等小城镇都如此繁华,可以推测,明朝的都城一定是世界级城市”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圣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

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恐怕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外国人,而且他还和当时的明朝科学家徐光启有着深厚的友谊,他对于当时的明朝很是喜爱,自从来到中国后,直到去世也没有离开过明朝。

利玛窦曾在他所著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谈及了自己对于明朝的看法。在这本书中,利玛窦赞美中国人伟大而聪明,简直囊括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他(明朝)整个看起来就是个大花园,并有无可形容的宁静与安详……中国人的智识与能力,真是卓越非常,太高太大了。如果详细写出,那就需要几大册……无论是他们的外貌气质,还是他们内心的情感流露,他们看起来全像是温柔的女子。要是你对他们尊敬礼让,他们便会比你更加谦和。”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利玛窦(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

明末一系列介绍中国的图书,很快在同时期的西方火热起来,甚至引发一个流行欧洲上百年的热潮:中国热。

在这场中国热里,穿中国丝绸,摇中国纸扇,收藏中国瓷器,看中国皮影,养中国金鱼,都是常见的流行时尚。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里特意建造了“中国宫”。英国女王更是个中国迷,以写鲁滨逊的那位作家笛福的形容:女王房屋的图案家具,都要中国造,且最爱中国汉服。

明朝虽然的确有不少的黑暗面,但明朝作出的成就、明朝为我们带来的贡献,令后世中国人为之自豪,明朝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完全当得起“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评价,大明本该无可争议的是中国最后的全盛、辉煌时代。

我们再来看看清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恶政,极大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经济;重农抑商,制约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谓的“康乾盛世”亦被称为“番薯盛世“。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也来总结一句话:清朝干的事情是将中国从文明时代重新拉回野蛮时代!

经过一系列残酷、血腥的接手,满清终于如愿以偿,入主中原!从此,汉人被迫抛弃了自己美丽的汉服,剃掉了头发,穿上了马褂旗袍,梳上了鼠尾辫子,并从满洲人的马头刀下以投降、臣服的代价换取了幸存。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剃发易服

此时有人会提问:清朝不是为我们创造了“中国最后的辉煌”:康乾盛世么?

如何看待康乾盛世?如何看待清朝?是否因为清朝有康乾盛世,明朝就不如清朝?我想,持这种历史观点的人,都是对道学家精神的继承——将中国历史全面等同于帝王家史!

诚然,康熙、雍正、乾隆三帝,论个人素养确是学富五车。但是他们只将西方知识当做自己的私学,坚决禁止其流入民间,并打压重视科技创造的汉族知识分子,后期更是将传教士赶出中国。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

这样的康乾盛世所做出的社会贡献呢?整个清朝在鸦片战争之前的社会贡献呢?

除了靠着明末引进的红薯、玉米喂出的两三亿人口,除了一部控诉兴衰的、还遗失了后半部分的《红楼梦》,还有以修书为名,禁锢思想为实的《四库全书》,似乎能讲的东西实在不多了。

清朝鼎盛时期的疆域的确庞大,有1300万平方公里之多,仅次于蒙古人的元朝。但是评判一个王朝从来不能只看疆域,尤其是清朝积攒下来的庞大疆域到后期列强瓜分时,基本只剩下了北京城;而明朝虽然最鼎盛时只有900万平方公里,但哪怕到灭亡时,还仍然为后继者保存了530万平方公里的本部国土。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清末各国在华势力范围

马克思说过,落后的民族征服先进的民族,从来都是历史的倒退,这句话一点不错。在我看来,清朝绝对是中国的黑暗时代,而且几乎是全方位的黑暗。

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句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的社会,是如何造成的?这当然是清朝统治者对于思想言论的变态钳制,将明末好不容易由心学发展出的新思潮完全打压,对明朝的火器也不进行任何改进,更是用对自由结社的坚决打击,使得市民文化出现了大幅度的萎缩。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

清朝入关以来,面对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矛盾,他们以满蒙贵族的民族压制统治来进行有效的国家统治。从某种程度上说,清朝复辟了自宋以来已经逐渐消失的贵族政治(八旗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夏商周时期奴隶制度的回潮(汉八旗、包衣阿哈)。这些东西无论怎么看都不是历史的进步。

清朝靠着明末引进的新型粮食作物而让人口大幅度增长,但是相比明朝,清朝的生产水平下降非常厉害,人口剧增导致的贫困也比明朝更为严重。更为关键的是,清朝统治者因为对自己统治能力的不自信,所以他们执行了更加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其实是从清朝才正式开始的。

清朝一切政策的核心就是“维稳”,维持稳定就好,哪怕是僵化的稳定,只要满洲贵族的利益得到保证就行。因此,清朝将国家完全封闭了起来,他们不愿再知道外界的一切信息,他们只希望能够维持现有的稳定局面。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

清朝统治者这种几近变态的维稳政策,让整个社会在繁荣的假象下开始日趋衰败,而最为影响深远的则是中国知识分子们不切实际的学风、整个民族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

面对几千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如果中国的专制统治不那么密不透风,中国社会不那么铁板一块,西方涌来的文明新潮才有可能自然地浸润这片古老的土地。

可惜,中国恰逢了一个执政能力空前提高的“盛世”。以乾隆为代表的专制精神造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孱弱、保守、僵化,不但是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现代化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艰难曲折的原因之一。

所谓的康乾盛世,实际上就是一个以僵化、死气沉沉、创造力匮乏、全面落后于世界为代价而维持的静态稳定。这样的稳定,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灾难,尽管能够让满洲贵族得到一时安宁的庇护,但终究不可能挡住剧变的到来。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乔治·马戛尔尼(1737年5月14日-1806年5月31日)

公元1793年,英国使团团长马戛尔尼,就是在欧洲“中国热”时代长大,造访大清前,也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迷,其对中国文化的热情,正如他自己诗里形容:仿佛我游览中国幸福的海滨,攀登他无比自豪的杰作万里长城!

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

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得有树,且形状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英国人到中国后,发现中国人远不是传说中的那样,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他们发现中国人普遍缺乏自尊心,自私、冷漠,对公众事物漠不关心。

英国人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接触过中国人,那些人看起来都很正常。在菲律宾群岛、巴达维亚、槟榔屿,和其他东印度公司属地,“中国移民的诚实跟他们的温顺和勤奋一样出色……在那些地方,他们的发明创造和聪敏似乎也跟学习模仿的精确一样出色”。然而,生活在自己国家中的中国人,却远没有海外中国人那样活泼自然,也缺乏创造力。他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更胆小,同时也更冷漠、麻木和残酷。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英国人分析说,这是中国统治者精心塑造的结果:“就现政权(满清)而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其高压手段完全驯服了这个民族,并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这个民族的性格。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完全由朝廷的意识形态所左右,几乎完全处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失望的马戛尔尼对中国政权的结论更广为人知:

“这个政府正如它目前的存在状况,严格地说是一小撮鞑靼人对亿万汉人的专制统治。”

“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与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清朝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统治者残酷却胆怯,人们生活在最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中国最终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

“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都被人家鄙视到了如此地步,乾隆居然还有脸皮说出这样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筋,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这样的大明与满清,你更喜欢哪个?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清朝中后期,面对列强,种种蠢破天际的法子都能付诸实施。实在是不堪到了极点。最可怕的是,身为皇族,在危急关头,没有一点点为国家考虑的想法,甚至它连满族的利益都置之不顾,只考虑皇族的利益。慈禧更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明朝的中国人眼界宏大,心胸开阔,能热情积极的引进吸收外国先进的事物,当我们回顾明朝那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我们也曾有过科技革命的前奏,也曾有过大航海的时代,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排斥西学,明朝在航海、铸造、地理发现、天文研究、数学、物理学等等重要领域进行过可贵的探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可惜在明朝灭亡以后的两百多年里,中华文明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大倒退,近代百年的国耻让人十分痛心,甚至有人认为是中华文明本身出了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种误解是不对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从来都不排斥科技与进步思想,这种误解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掩盖历史事实而编造的谎言,这是十分可耻可恨的!

#明朝#乾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