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智者千虑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虑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

2020-09-24知识13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意思就是再聪明再会考虑问题的人,也会有疏忽大意的时候.再愚笨的人,也会有考虑周全的时候.

智者千虑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虑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

智者千虑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虑【zhì zhě qiān lǜ】的意思是:聪明的人,在处理问题时会经过很多考虑,准备很多方案。一般智者千虑与必有一失连起来用。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意思是: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出处《晏子春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智者千虑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虑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2113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意5261思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4102,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1653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句话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只有正确对待失误,才能将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只要加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扩展资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典故: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派韩信带领一部分人马向东进攻赵国。赵王听说后,与成安军陈余把军队聚在井陉山口,准备迎敌。赵王的参谋李左车献计道:“井陉这地方,不能容两车并行,也容不下列队的骑兵。汉军的后勤部队一定跟在后面。如果让我带兵抄小路截断他们的辎重,不出十天,他们必然败走。这本是很好的计策,但是赵王和陈余没有采纳。韩信探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大喜,同时暗暗佩服李左车的才华。于是他悬赏千金,要求活捉李左车。不久,韩信大败赵军。赵王被俘,陈余阵亡,李左车被汉军生擒。他被押至韩信帐内,韩信连忙为他松绑,十分客气地向他请教:“我打算向。

智者千虑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虑什么什么意思是什么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拼音】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原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智:聪明,智慧。虑:思考,谋划。愚:蠢笨,无知。得:得到,获得。【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什么意思?能举个例子吗?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一东风不来,吹半月西方,该如何收场?人算不如天算,总不能周全。这就是世间万物相生、相克的道理,永远没有常胜将军!

智者千,必有一失;遇者千虑,必有一得,是什么意思? 你问的是不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意思是:再聪明的人,也难免有失误的时候。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意思是: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以上出自:《中国成语词典》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失意思是什么 “一失”意思是:2113个别错误,整句翻译:不管5261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4102会出现个别错误。原文:165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白话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此句出自春秋·晏婴《晏子春秋》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过去疑古派认为《晏子春秋》是伪书,《晏子春秋》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晏子春秋》并非伪书。《晏子春秋》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间广泛流传。通过具体事例,书中还论证了“和”和“同”两个概念。晏婴认为对君主的附和是“同”,应该批评。而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补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这种富有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成为一大亮点。作者简介:。

智者千虑必有一得,请问女人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意思是智者思考一千遍一定会有所收获,原句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原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东周时期王道废弛,秦朝毁弃古代文化典籍,以致明堂、石室的珍贵图书典籍散失错乱。汉朝建立后,萧何修订法律,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立章程,叔孙通确定礼仪,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书》等被毁弃的古书亦不断在各地被爱好文学的人士搜寻并献出。《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如不列没有实据的三皇,以五帝作为本纪开篇,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智者千虑”是什么意思? 智者千虑2113(zhì zhě qiān lǜ)原句是“智者千虑,必5261有一失;愚4102者千虑,必有一得。1653”智:聪明,智慧。虑:思考,谋划。愚:蠢笨,无知。得:得到,获得。意思是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造句:1,即使诸葛亮,也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2,技术再高的工匠也会出差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3、天哪!你应该小心才是。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嘛。这句话出自《晏子春秋》,后被《史记·淮阴侯列传》引用。原典: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这句话包含了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说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聪明之人不可能永远聪明;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聪明的时候。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德是什么意思? 名: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所属朝代:汉代拼音: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出处《史记·卷九十二》:“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相关例句再聪明的人,也不应该骄傲,因为~.相关人物:司马迁 晏子 管仲 齐景公相关作品:史记·卷九十二有一天,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者来找他.晏子把使者让到屋里一起吃饭.结果吃光了所有的饭菜,使者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者回去后,把这事报告了景公,景公感叹地说:\"唉呀。没想到晏子家的生活这么穷啊.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是我的过错啊。于是,马上派人给晏子送去许多金钱,同时又特别给了晏子往后可以多收一些税和租子的权利,好让他用这些收入养活宾客.使者到了晏子家,说明了来意,晏子坚决不要这些财物和权利.使者只好回去向景公汇报,景公再次让使者送去.就这样,使者来来回回跑了多次,晏子还是不接受.最后,晏子亲自到景公那里,恭敬地辞谢说:\"我的家里生活并不困难.用国君赐给我的俸禄,足可以使我的亲戚朋友吃饱穿暖,甚至还有剩余去赈济百姓.可见,国君给我的赏赐已经足够多了,我一点也不穷.我听说,如果从国君那里获取许多财物,然后把它施舍给民众,这种。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晏子春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