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毛乌素沙漠祖孙三代治沙人:愿做扎根沙漠的一棵树

2020-09-24新闻12

毛乌素沙漠祖孙三代治沙人:愿做扎根沙漠的一棵树

图为陕西榆林“第三代”治沙人石健阳。党田野摄

中新网陕西榆林9月23日电 题:毛乌素沙漠祖孙三代治沙人:愿做扎根沙漠的一棵树

作者 党田野

“我爷爷出生在沙漠中,我父亲沉睡在沙漠里,现在我又回到了这片沙漠,想把治沙这根‘接力棒’拿稳了。”站在绿植逐渐蔓延的毛乌素沙漠中,陕西榆林“第三代”治沙人石健阳如是说。

毛乌素沙漠祖孙三代治沙人:愿做扎根沙漠的一棵树

图为毛乌素沙漠上的绿植。党田野 摄

作为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的孙子,今年23岁的石健阳有着和爷爷一样黝黑的肤色。一谈到治沙,原本有些沉闷的石健阳总会打开“话匣子”。

“几十年前,我们这里环境恶劣,房子经常会被沙子吞没,人们只能不断搬家,生活很困苦。”石健阳表示,爷爷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有植树造林才能让儿孙不再被沙漠“欺负”。

横跨鄂尔多斯市南部、榆林市北部等地的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因黄沙肆虐,历史上榆林城曾被迫三次南迁,形成“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

“七岁多的时候,我和村里一个叫虎娃的男孩去野外放羊,结果遇到了沙尘暴,风沙直接把我们卷走了。几天后,我父亲才在外面把我找到,可是虎娃却再也没有回来。”今年68岁的石光银告诉记者,儿时种种痛苦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驯服”这片沙漠。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承包3000亩荒沙地开始,三十多年来,石光银带领当地民众在承包的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林。曾是不毛之地的毛乌素沙漠,出现了越来越多绿色的“足迹”。

截至目前,榆林市林木保存面积达到2248万亩,林木覆盖率提升到34.8%,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明显减轻。沙化土地治理率93.24%,沙区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和半固定,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

“2008年的植树节,我父亲在从银川调运树苗的归途中意外发生车祸,不幸离世。没看到树苗栽到沙里,是他的遗憾。”谈及往事,石健阳有些唏嘘。后来,他和爷爷一起将父亲运回来树苗栽在沙漠中,如今那片树林早已郁郁葱葱。

近年来,随着当地沙漠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治沙造林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目前,榆林市各类经济林面积达到400多万亩,初步架构起红枣、核桃、山地苹果等经济林果产业主框架,2019年全市林业产值98.4亿元人民币。

大学毕业后,主修林业技术的石健阳选择回到家乡,在这里,他计划将“远程操控”“网络营销”等技术普及给更多人,让当地民众在治沙的同时,也能通过林下经济提高收入,改善生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治沙不仅需要树苗、技术和资金扶持,更需要治沙的接班人,这样事业才能长久。”石健阳笑称,他愿做扎根沙漠的一棵树,将治沙造林这件事继续下去。(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