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就读”尖刀班
■李 雷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雷兆强 通讯员 闻苏轶 李沛锦
训练间隙,第77集团军某旅五班班长王天一(右三)与全班战士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李沛锦摄
走进第77集团军某旅装步三连,许多人很快会被这里个性化鲜明的氛围所感染。
这种个性化鲜明的氛围,体现在该连日常训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餐顺序——全营数百名官兵共同就餐的餐厅里,装步三连一直坚持列兵、上等兵、士官、班长的打饭顺序,井井有条。
排哨次序——午休时间,连队门口的哨兵永远是班长;夜间站哨,第二哨和第五哨还是班长;节假日里,连值日员、伙房值班依然是班长。
战位前后——有任务、有困难、有脏活累活,班长们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生怕任务被人抢去。评功评奖、考学入党等“好处”面前,班长们却很少提及自己。
装步三连的这种氛围,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班长骨干们的鲜明特征。
“这些班长大多曾‘就读’尖刀班。”该连指导员王臣孝说,在参加预提指挥士官培训之前,这些骨干已在该连的3个尖刀班接受过历练。
王臣孝所说的尖刀班,是该连历史上因战功卓著而被上级授予荣誉称号的“愈战愈强班”“益林战功班”和“浴血尖刀班”,它们分别是该连的二班、五班和八班。如今,这3个班仍然个个响当当。
每年新兵下连时,连队都会挑选一些苗子进入二班、五班和八班,作为“种子”加以培养,然后再把这些“种子”分散到其他班组任班长骨干。与此同时,对其他几个班成长进步较快的骨干,该连也会安排他们进入这3个班加以培养。
王臣孝把这一做法称作“班长孵化法”。“在我们连队,二班、五班和八班就是‘随连军校’。”他说。
从五班的门出去,就是连队的骨干——
目标调高,从锻造好兵到培养连队骨干
担任第77集团军某旅装步三连五班副班长之前,杜沅真是一班副班长。
如今重回五班,杜沅真内心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他对以前老班长说的一句话有了深刻认识。
新兵下连时,杜沅真因为“底子好”成功跻身五班。
“益林战功班”、旅魂精神发源处、连队“窗口”、特种兵班……五班的一系列标签,让当时的杜沅真血脉偾张。
也就是那时,班长对杜沅真等新兵说了一句话:“只要从五班的门出去,就是连队的骨干。”
那时的杜沅真并未完全理解班长的话,直到后来他被调离五班,前往一班担任副班长。
一次,连队以班为单位组织体能训练。规则:所有人连续5次冲锋,用时最短的班获胜。
杜沅真所带班第3次冲锋过后,2名列兵跟不上了。杜沅真心急之下用手推了一把,一名列兵摔倒了……
事后,杜沅真找那名列兵谈心,列兵一脸委屈:“当时,真的跑不动了,我尽力了……”
那一刻,杜沅真意识到,自己在五班锤炼得不够全面,作为带兵骨干的那部分内容被自己忽略掉了。
为培养好杜沅真这名骨干,该连又将他调回五班担任副班长。
再次回到五班的杜沅真,很快找回他本该早早就领悟到的正确定位——成为素质全面过硬的班长骨干。
和杜沅真相比,更多的五班战士没有“回炉”这个过程。
“班组的任务是锻造出好兵,但五班的目标调得更高,他们从起步就开始培养一批班长骨干。”指导员王臣孝说,一个优秀的班长能带出一群优秀的兵。
如果说杜沅真是五班土生土长的一颗“种子”,那二班班长翟金昌这颗“种子”则经历了“移植”的过程。
翟金昌下连时被编入二班。后来通过努力,翟金昌成功“进阶”到五班,担任副班长。经过五班2年锻炼,他“毕业”了,又回到二班担任班长职务,也将五班的标准和作风带进了二班。
最显著的变化是,翟金昌将二班也打造成了可“孵化”班长的班组。从新兵下连开始,他就开始留意好苗子,同时吸收其他班组的成绩优异者进入二班,开始下一轮培养班长骨干的循环……
说到这一点,指导员王臣孝很自豪。他告诉记者,如今,尖刀班的班长批量孵化能力,为连队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向往五班”到“以二班为荣”——
有了思想、眼界、标准与自信,班长骨干就会源源不断
一位刚下连的新兵被分到了二班。他问班长翟金昌:“班长,我什么时候能去五班?”
如果是在其他连队,这名新兵也许会受到“缺乏班集体荣誉感”的质疑,甚至受到批评。但在装步三连,尤其是在翟金昌这里,这名新兵的问话平常而合理。
长期以来,该连已经形成了五班与其他班组之间人员流动的传统,其他班组那些综合素质高尤其是军事素质过硬且有潜力的战士可以“进阶”——被送往五班当兵。
五班,战士的心里都明白,就是班长骨干的“孵化地”。翟金昌本身就是从五班走出来的班长。
尽管如此,翟金昌还是心头一动,作为荣誉连队的荣誉班组,二班在这方面当然也能发挥更大作用。翟金昌在五班待过2年,他深知五班为什么能成为班长骨干的“孵化地”。
“最具能量的是思想,最具力量的是有思想的行动。”在翟金昌看来,五班就是很擅长赋予战士思想的班组。
当初进入五班时,班里为翟金昌举行了庄重的入班仪式,并为他授予了“益林编号”。这些编号,是从战火硝烟中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这让翟金昌心潮起伏,“那时,我觉得自己与历史与现实站在了一起,与荣誉与传承站在了一起”。
1946年,著名的泗县战斗结束后,时任五班班长马森贵在战斗小结中提出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三个没有”精神,随后被全团推广。
1948年,五班在益林进攻战中,因作战勇猛被上级授予“益林战功班”荣誉称号。
今天,“三个没有”精神已经成为该旅旅魂。从战火硝烟中走来至今,五班先后荣立一等功2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38次,是当之无愧的尖刀班。
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塑造着五班一代代战士。
除了思想认识与军事素质上的过硬,五班的长处还在于,不断向战士输送成为班长骨干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带兵方法以及相关的眼界、标准与自信。
在五班,班长会结合每名战士的长处短板,为其量身制订个人成才计划,安排班里的老兵对新兵进行一对一帮扶,在提高个人单兵综合素质的同时,教给他们带兵技巧与方法;每一名战士都有机会担任值班员,并对当日工作进行梳理和讲评。
一系列举措让该班战士人人都保持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时时主动站在班里骨干的角度想问题。
对五班的做法,该旅运输连指导员胡存刚同样感触很深。胡存刚是从五班班长岗位提干的,他曾当选全军和武警部队“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被陆军表彰为“优秀带兵人标兵”,荣立一等功。
翟金昌记得胡存刚说过的一句话——“有了思想、眼界、标准与自信,班长骨干就会源源不断。”
这一切都坚定了翟金昌的信心。在他带领下,二班也很快成为新的班长骨干“孵化地”,成为新战士们非常向往加入的班组之一。
列兵周浩伟刚进入二班时,能力素质与其他战友之间的差距较大。一天,翟金昌找他谈心,周浩伟坦露心迹:“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心里很愧疚,如果可能,想离开二班,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待在这里。”
没有说太多的话,班长翟金昌翻开了周浩伟的个人成才计划表。翔实的统计数据,一下子让周浩伟看到了他自己的进步幅度。翟金昌这时开了口:“照这样的进步幅度拼下去,你反超其他骨干成绩的日子不会很远。”
周浩伟重新找回了信心。如今,他干劲十足,一有任务就争着抢着干,能力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一次,受到连里表扬后,周浩伟激动地说:“在这里,我越来越觉得,有很多方法与机会来提升自己。今天,我以身在二班为荣。我也盼望着,有一天二班能引我为傲。”
尖刀班每走一次“麦城”,连队建设就有一次新进步——
常态化的拼搏与竞争,成就响当当的班长骨干
前不久,五班走了“麦城”。
那是在训练休息期间,连队值班员为活跃氛围,组织各班拉歌比赛。第一组上场的是四班和五班,当时,五班在气势上输给了四班。
“五班输了!”这一结果,一下子点燃了四班战士的激情,也鼓舞了全连其他班组战士的斗志,他们每一个人都不甘示弱,后面的拉歌比赛愈演愈烈……
对装步三连其他班组来说,要胜出堪称连队标杆的尖刀班来说,确实不容易。
为保证自己所带的班组在能力素质上“高出一头”,尖刀班的班长时时刻刻都在全力以赴,不断提升所带班战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拼搏精神与竞争意识。
对于五班走“麦城”,五班班长王天一回来后立即进行了分析,并制订了改进措施。王天一不知道的是,四班在回去后,也立即召集“诸葛亮会”,对这次小胜与所采用的“战法”进行了总结与评估。
“各班之间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这才是竞争的良性循环。”指导员王臣孝说:“事实证明,这种常态化的拼搏与竞争,更有利于成就响当当的班长骨干。”
尽管尖刀班仍在领头奔跑,但实际上,包括王天一在内的尖刀班班长当前都感受到了明显压力——其他班组进步越来越大,战胜尖刀班的次数不断增加。
尽管不少班组的班长骨干都是从二班、五班和八班成长起来的,但每一个从3个尖刀班出来的班长骨干,都始终秉持着尖刀班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融入了所带班组的建设中。
这些班长骨干综合素质很强,都把赶超二班、五班和八班定为奋斗目标,有的甚至直接喊出“超越二五八”口号。在与尖刀班“交手”中,他们素质提高更快,一些方面甚至有赶超之势。
这样一来,形势又倒逼3个尖刀班班长不得不全力带领班组继续往前冲。
对这样的竞争局面,王臣孝很欣慰:“这意味着,在这种竞争氛围下,尖刀班每走一次‘麦城’,连队建设就有一次新进步。”
在王臣孝欣慰的背后,是该连党支部的努力——时刻没忘记继续给这种竞争“添柴加油”。
为把这条抓建班长骨干队伍的路子走得更加顺畅,该连党支部每当重新调配班长骨干时,都会对“骨干资源”通盘考虑进行整合,保持各班力量相对平衡,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对班长骨干的考评内容进行细化,内容覆盖方方面面。
同时,该连依据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广泛开展“争创‘四铁’先进单位,争当‘四有’优秀个人”活动,引导班组建设在拼搏与竞争中更上一层楼。
这种班长骨干培养模式,正在让更多战士受益。2年来,在新兵连时基础较弱的张春松通过自身努力,成功跻身二班。现在,他和所有二班的战士一样,想着有一天能够超越五班。
“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力以赴,赶超其他尖刀班就有可能!”张春松未曾意识到的是,尖刀班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头开花结果。包括他在内的新一批班长骨干苗子正在迎风拔节、生长。
自主抓建的一个鲜活样本
■曾劲猛
在基层部队组织的座谈会现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些营连主官面对本级单位建设矛盾,总是抱怨硬件设施不够、人才储备不足、单位底子薄,频频向上级机关请求指导帮带,希望提供各种支持;有的基层单位甚至希望上级机关帮其制订工作计划,自己来负责落实。
必须承认,基层有的困难因为客观条件限制,确实无法自主克服,导致一些工作抓建效果不理想。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困难都要靠上级来帮助解决。
装步三连抓建班长骨干队伍的做法,其实就是连队立足自身自主抓建的一个鲜活样本。装步三连的实践表明,基层单位自身很多困难和问题,由本单位想办法解决是可能的,收效有时更好。
扶贫工作中,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既要“输血”更要“造血”。自主“造血”才是彻底脱贫的根本。这个道理放到部队基层工作中同样适用,上级指导帮带只是辅助,核心还要靠基层自主抓建。
现实中,每年各级机关对基层的指导帮带并不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源,原因之一就在于一些基层单位自身抓建力度不够,缺乏“造血”能力。
“千头万绪抓基层,九九归一党支部。”一个单位自主抓建能力强不强,首先看本级党组织作用发挥明不明显。
要强化党员教育,引导党员骨干以“主人翁”意识来主动查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广大党员成为本单位自主抓建的一面旗帜,带领更多官兵一起迎难而上、主动作为。
强化自主抓建能力,需要基层官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补齐自身能力素质短板。基层可以通过与其他单位互相参观见学、结对帮扶、评比竞赛等,主动请教和学习兄弟单位先进战法训法、管理方式、思想观念,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以运用。
自主抓建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必须结合工作实践不断总结。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要善于把问题归类细分,刨根问底找原因,列出清单挂账销号,在不断总结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