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关心的事情就是挽回和复合,通过一些心理学知识和小技巧,去重新开始。
但是,即便再深爱,分手之后真的能够安然复合并且重新开始吗?
曾经看到过一组数据,说复合之后再分手的概率是97%,而仅有剩下的3%走到最后了。
知乎上有个问题“那些分手了又复合的人后来怎么样了”,下面,一共有36个回答,其中20多个回答中的复合之后的情侣又分手了。
似乎,分手之后选择复合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那么,为何曾经如此深爱、却再无法重新开始呢?
爱情,本应因为相爱而相守,但很多人失恋之后选择复合的动机就是“错的”,偏离了“爱情”的本质,于是无论复合多少次、最终都只能惨淡收场。
你是否认真思考过,自己为什么总是对“旧爱”念念不忘?真的都是出于深爱吗?或许,只是一系列非理性的心理效应在作祟罢了。
情感中巨大的“沉没成本”让人不愿放手
对于自己选择复合的“动机”,其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有一个回答说得好,“很多复合,都是因为不甘心,因为投入了时间、精力、金钱”,不过是打着相爱的幌子来逃避“沉没成本”的损失。
心理学上的“沉没成本效应”不仅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在消费和投资时的一些非理性行为,而且可以解读人们在面对曾经悉心维护的情感破裂时、不愿放手的心理,其实都是出于一种不愿割舍已经投入的巨大的情感维护成本的心理。
就好像,一个人买了一张电影票,即便开场之后发现电影索然无味,他也会选择硬着头皮在荧幕前坐到电影散场。
正是由于他购买电影票的成本已经付出且无法收回,所以他宁愿浪费两个多小时、心理上也不愿意及时止损起身离开。
曾经深爱过的两个人,必定有过太多美好而甜蜜的瞬间,而双方也必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力来维护和支撑这样一段感情。
所以,要他们在感情破裂、再也无法前行的情况下果断舍弃和脱身,几乎是“反人性”的,他们内心定有太多的不甘和遗憾。
倘若他们没有及时走出这种“非理性”的心理误区,他们终究会走上复合之后再分手的道路。
“禀赋效应”——拥有总比失去好
禀赋效应是行为金融学基于对消费者和商家心理的研究而提出的一个理论,指的是人们在拥有一样物品之后、就会不自觉地提高对该物品的评价以及估价。
简单来说,我们常说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能不仅仅是出于一种“自我夸耀”的心理,“王婆”可能真的觉得自家的瓜比别家的甜,从而提高售价。
而在爱情中,为什么有些女人明明遇上了“渣男”却还是不愿意分手?其实就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拥有一段糟糕的爱情总比没有爱情好。
这本质上都是出于人性中对“损失”本能的“厌恶”心理,因为“避害”的本能使得人们不愿意承担损失的风险,故而将“囊中之物”的价值抬高以显示自己拥有得更多。
但事实上,这也是一种非理性的决策行为,一个人为了规避更大的损失和风险而选择屈居于“虎穴”,不过是一种懦弱罢了,出于此种心理换来的复合、又能维持多久呢?
“契可尼效应”——你的念念不忘可能仅仅出于不甘
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人们对于自己未完成之事的记忆深刻程度明显高于已完成之事,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蔡格尼克效应,又叫契可尼效应。
这种有趣的记忆效应告诉我们,你所自诩的因为深情而催生的念念不忘,可能只是因为那段感情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而在你的大脑之中始终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罢了。
即便是丢失了一个心爱的物件也会伤心上一会儿,何况于曾经最亲密无间、有过许多美好回忆的一段感情结束了,这种抽离感的“痛苦”无疑是巨大的,所以分手之后产生不舍和难过的情绪在所难免。
但重要的是,不要一味地被这种本能的、应激的伤心理解为对前任的深爱,不妨冷静下来,理性追问自己:在上段感情中的体验如何?对方令自己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在哪儿?……
如果那份痛不是出于对深爱之人的失去,再经历多少次复合也无益,终究是一段“错付”的感情罢了。
复合的动机“不纯”已经为感情再次破裂埋下隐患,更为致命的是复合之后没有吸取上次分手的经验、解决之前存在的问题,缺乏好的相处模式的两性关系,越是深爱、对彼此造成的伤害反而越深。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段话:“你以为坚持很多年就是所谓的优势吗?不是的,真的不是的,没有好的方法和相处的话,'这么多年’这几个字就不过是一个更大容量的装着两个人积压的矛盾的容器罢了,这个大容量的容器,只会让爆发时更难收拾,而不会让矛盾自然被消耗”。
你以为可以当做复合资本的多年感情基础,或许只是失望的累积罢了。
其实,“破镜”能不能“重圆”,因人而异。复合之后的恋人中,之所以还有3%的恋人好好地走到了最后,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其他97%的恋人更加深爱彼此。
而是因为他们认真“修复”了曾经的裂痕,并且在日后的相处中,日日“打磨”和“抛光”,“镜子”才光亮如初。
但之所以分手之后能够好好重新开始的恋人比例如此之少,是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仗着曾经那么相爱入骨的感情经历,对感情有过的裂缝视而不见、只是沿袭曾经错误的相处模式,甚至恣意消耗与挥霍——这样不懂得反思和成长的感情,复合再多次也终究逃不过“重蹈覆辙”的结局,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