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抽检不合格怎么处罚 根据《产品质2113量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包括没收这些不合5261格商品,没4102收销售不合格商品的利润1653,并根据不合格商品的货值的倍数进行处罚。《产品质量法》的具体规定如下:第四十九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
工商局收到检验报告后要多少日送达给被抽检人?
工商局抽检产品质量不合格对经销商处罚吗.还是只对生产厂家处罚 工商局抽检产品质量不合格,如果是经销商明知是质量不合格或无法提供正规的合格证或检测证明,则会对经销商和生产厂家都进行处罚,如果经销商能提供合格证明,则会对生产。
财政、工商、地税、国税、海关这类公务员的待遇怎么样? 其他地方不说,以小公所在的西部三线城市举例说明这几类公务员的基本情况。一、机构情况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后,工商与质监、食药合并组件了市场监管局,地税和国税合并成立税务局,海关保持现状,这是机构的基本情况。其中,财政和市场监管都是地方部门,人财物由地方管理,执行地方标准。税务和海关都是垂直管理部门,人财物归上级机关管理,工资待遇执行省级财政标准,年终考核绩效这一块很多地方的税务和海关是哪边政策好往哪边靠,也有按地方标准发放。一、工资待遇财政局和市场监管局按照市本级财政标准核发,两个部门的工资待遇没有区别。以正科为例,每月工资扣除五险两金后实际到手在4500元左右,年终绩效22000上下,福利性补贴比如物业补贴、通讯补贴等一年在10000元左右,其他收入基本没有,一年算下来总收入在9万左右,算上公积金大概在11万左右。而同级别的税务人员,年终考核绩效和地方部门相当,但因为工资待遇执行省级标准,每月比财政和市场监管局要多出1000多元,一年算下来比地方部门要多1万5,全年收入算上公积金在13万左右。海关的工资其他地区不清楚,本地区目前比税务部门要高出10%左右,正科的年收入大概可以到14万。三、发展前景从职责来看,财政。
体工商户销售流通环节食品抽检不合格处罚由谁来承担 根据第八十五条第(二)项\"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
工商局收到检验报告后要多少日送达给被抽检人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工商收到检测单位出具报告后,通知被抽检单位来签收报告,或直接邮寄相关被抽单位或生产企业。另一种是工商委托检测单位直接寄被抽检单位或相关生产企业。
上个月工商来我店里抽检,今天打电话说不合格要罚款,而我的店也已经拆了,营业执照也 注销了,如果不去交罚款会有什么后果
工商管理局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检测抽检不合格会怎么处罚? 一般会有处罚,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包括没收该不合格批次商品,并罚款,没收销售该批次商品的利润。
工商所抽检不合格怎么处罚,我有责任吗?厂家给我的质检报告是合格的,拿走了6片 你好,我是在在建材市场卖木地板的,工商所抽检不合格怎么处罚,我有责任吗?厂家给我的质检报告是合格的,抽检样品是从我店里拿走的,一共十几片,拿走了6片,又给我留封。
工商局抽检,需要准备什么? 1、工商局抽检一般不是2113自己进行,会委5261托相应的质检机构,他们只是4102执法人员,抽检由1653质监所的人进行,具体流程要分行业了。2、抽检完事会有一个检验报告。3、如果抽检不合格工商部门可能就会相应采取一些措施。例如罚款等。扩展资料:企业收到省质监局《监督抽查结果通知书》后,要做如下工作:1、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并主动收回已售不合格产品。2、接到《监督抽查结果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如对本次检验结果有异议,可向省质监局提出复检申请,省质监局负责企业异议的受理工作。3、15日异议期后,企业所在地质监局负责向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发放《整改通知书》,企业按照要求提交整改报告,限期改正,整改完成后,向所在地质监局提出复查申请,由所在地质监局组织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对企业进行复查检验;4、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公告后经复查仍不合格的,责令停业,限期整顿;整顿期满后经复查产品质量仍不合格的,通报有关部门吊销相关证照。5、监督抽查的产品有严重质量问题的,移送执法查处,依照《产品质量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处罚。对于在在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实施质量警示和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