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建言“十四五”: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京津冀三地应急管理需要联动

2020-09-23新闻21

建言“十四五”: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京津冀三地应急管理需要联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崔笑天 北京报道

“一直以来,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存在着‘重经济增长,轻风险防控’的通病。现在,北京、天津、河北的一体化更加密切,我们要关注怎么样去解决风险防控的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陆杰华说。

9月20日上午,“2020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隆重召开,会议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言‘十四五’规划”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共同举办,目前已是第四届。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世杰,分别为开幕式致辞。

会议上,陆杰华做了《“十四五”时期健全京津冀城市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汇报,结合“十四五”时期特点,详细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该“未雨绸缪”建立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这在当前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疫情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产,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训。疫情防控常态化意味着在‘十四五’时期,无论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是疫情防控,我们都与压力共舞。那么城市群也好,区域也好,怎么样去应对,对我们是一个新的挑战。”陆杰华说。

京津冀“同群不同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疫情期间,京津冀城市群的应急管理曾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疫情初期,京津冀三地健康码并不一致,以及在6月份,北京进大厂的各个入口开始连夜搭建临时检查站,严查北京返回人员。大量居住在北三县,但是工作在北京的上班族,须要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下班。这不仅导致核酸检测需求短时间内暴涨,一号难求,晚高峰时高速路上也出现拥堵。

“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在疫情初期,这三地健康码以及人群流动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北三县这个问题很突出,这些其实是应该我们在应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难题和重点。”陆杰华坦言。

实际上,近年来,频发的突发事件跨边界传播的特点凸显。“重大突发事件存在着不可预测性、紧迫性和威胁性,它不是一个行政区所能界定的,而是存在着一种连锁效应。”陆杰华表示,这些跨域突发事件往往使得传统应急组织结构、应急管理方式产生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跨域突发事件跨行政区分布、管辖权难以确定、超出应急预案、存在溢出效应和涟漪效应等特点决定了需要政府和部门联动。原有的依据行政区划进行分区域管理的管理机制不再适应这种跨域性突发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而这一点在京津冀城市群显得更为明显。他举例,北京与天津嵌入在河北省的版图之内,但却形成形成一个“环京津贫困带”。三地公共安全形势的互联性与互动性不言而喻。同时,致灾因子会通过天然的流动介质扩散自己的影响,一地发生的突发事件会向周边、甚至更远地区外溢物理影响。京津城市规模庞大,蕴藏着大量现代社会发展所伴生的危险源,也可能对脆弱的河北省造成严重的影响。

未来需要三地应急管理联动

陆杰华认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应急管理联动的参与主体协同不足,队伍资源整合碎片化,保障支撑缺乏长效机制,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压力增加,一系列创新性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比如,“疫情期间北京、天津、河北都有不同的健康码,想要整合的话,其实技术不是难点,但是应急管理怎样给技术赋权,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新机制。需要秉承技术创新,部门整合、央地统一的思路与做法。避免信息沟通的不及时,使科技为民众服务,为我们的社会治理服务。”陆杰华说。

因此,京津冀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起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十分必要,这也会对中国其他地区的整体协同发展具有示范效应。“京津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不仅看你的GDP,更重要是你的社会治理水平,你的治理效能,特别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陆杰华说。

因此,他认为,京津冀城市群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应急管理时,应该从联动机制的关键环节入手,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推进。“一是思维上要遵循“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规律,区别应急管理和常态管理。二是在观念上要树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这种合作思想。一个新发地可能会影响到河北、天津,影响到全国,三是体制上应该建设跨区域的应急管理机构,专门应急扮演运转枢纽。”具体的关键环节包括:应急预案协调、应急资源共享、应急信息沟通、应急响应协同、应急法规建设四项。

#京津冀#陆杰华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