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礁慈济宫门前的南狮
▲惠和石雕
台海网9月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 崔晓旭/文 常海军/图) 集美东南海滨小岛上,曾有一座小庙叫鳌头宫,抗战时期被日军摧毁。1950年,陈嘉庚先生在这片废墟上兴建了鳌园,并邀请数百名惠安工匠参与厦门鳌园的建设。
时至今日,集美鳌园仍被誉为“中国石雕艺术大观园”,集历史故事、中国革命、题词赠联、祖国建设、社会生活等雕塑题材于一园,处处闪耀着惠安石雕的艺术光辉。“五六十年代兴建的集美鳌园、八十年代的厦门郑成功雕像,都倾注着惠安石雕艺人的心血,厦门的角尾、海沧、浮南桥、山坡头等地也曾有惠安工匠开设的石店。而惠安乃至福建石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名叫李周。”近日,文史专家龚洁向导报记者讲述闽南影雕创始人李周的故事,他打造“南狮”,首创影雕,将这门诞生于泉州惠安的技艺发扬光大。
A
集美鳌园闪烁惠安石雕的艺术光辉
民国至解放前期,惠安石匠为海外华侨华人建造大量的宅第、祠堂和陵园。在民居方面,除了传统的“皇宫起”大厝,还包括大量洋楼建筑的石雕工程。
在众多惠安石匠参与的建筑中,集美鳌园被誉为“中国石雕艺术大观园”。它充分体现惠安石雕的技艺与惠安石匠的聪明才智,传承了中国千年石雕文化的魅力。“据《惠安石雕》载,晋江池店村两座民国初年侨宅,其中之一的石雕由惠安李洪波主持。传说陈嘉庚先生修建鳌园之前就曾三临池店参观这两座宅第。”龚洁告诉导报记者,晋江丙州一座建于1924年的侨宅,参与施工的石匠多达120余人,工程经过一年多才得以完成;1951-1958年,应陈嘉庚所请,数百名惠安工匠参与到厦门鳌园的兴建中。
现如今的集美鳌园,共有青石雕650件,雕刻题材包括历史故事、中国革命题材、题词赠联、祖国建设、社会生活、动植物雕塑等,俨然是一座“露天百科全书”般的“博物观”。“彼时,参与鳌园建设的知名惠安工匠有蒋丙丁、蒋洪司、蒋埭佑、蒋飞金、张奎发、梁火金、王金木等,可以说,鳌园集中体现了惠安石匠非传统题材的创作水平。”龚洁说。
B
历史渊源 石雕工艺从惠安走出
追溯石雕的起源,要从泉州惠安说起。
惠安,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在泉州府数县中素以地贫土瘠著称。数千年前,“无田可耕”的自然环境下,惠安人不得不另求生路,以弥补农业的不足。他们或耕海为田,从事渔业捕捞,利用港口条件经营商贸;或学习手艺,流动受雇谋生养家。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加之惠安人遵奉的“手工吃不空”的信念,使惠安成为著名的“三匠”(石匠、木匠、泥水匠)之乡。
而在这三匠中,又以石匠的艺术成就为最高。“惠安有丰富的石资源,裸露地面的花岗岩储量在2亿平方米以上,有白、深灰、红、黑、青绿五个系列。”龚洁介绍,花岗岩石杂质微少、质地细密坚硬,优质的资源为惠安提供了丰富的建筑石材,也锻炼出不少能工巧匠。
宋以前,惠安当地就出现诸如林禄、王潮等墓葬的石雕品,这些石雕作品以石人、石兽为主,延续了中原雕艺质朴粗犷的艺术风格。到了明清时期,惠安石雕呈现出明显的雕画结合的特色,更着意于线条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
也是明末清初时,石匠李周脱颖而出,成为惠安乃至福建石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C
果断改雕 李周创造“南狮”形象
据《惠安县志》记载,李周是惠安崇武五锋村人,生卒年约于清康乾年间(1662-1795)。因身材矮小,时人称他为“瓮仔周”。
父母早逝、家境贫寒,李周十几岁时就到福州石店为徒。他资质聪颖,尤喜绘画,便跟着雕刻师傅学艺。
一次,李周的师傅在雕刻一尊石狮时,不慎将狮子的舌头敲断一角。李周见后,仔细审视了一番,果断将狮子头改雕为斜项昂首状,使石狮变成慈善可爱的形态。“就这样,李周创造性地雕刻出口中含珠、脚踏绣球、足抱幼狮等诸多新的狮子形象,突破北狮的形象局限,形成‘南派石狮’。”龚洁说。
之后,李周享誉盛名,他所创作的“南狮”也成为闽南城乡迎喜纳福、辟邪化吉的形象代表。
元代大德年间(1303-1322),福州台江中洲浮桥改建为石桥,即万寿桥,是横跨闽江的第一座大石桥。清乾隆年间时重修,李周为桥栏上十八根望柱的顶上,雕刻十八只形态各异的福州少林金狮拳石狮,称为“拳头狮”,现藏于福建省博物馆。
龚洁说:“目前,福州‘南郡会馆’的一对龙柱已移至于山法雨堂;福州‘兴化会馆’的一对石狮已移至西湖开化寺;加之龙海白礁慈济宫的一对龙柱,都是李周现存的传世之作。”
D
独创工艺“针黑白”技艺成就影雕
除了创作“南狮”这一创举,李周还是将绘画技艺融入石雕工艺的开创者。他独创的“针黑白”石雕技艺,即为今天的影雕。
据了解,影雕艺术是利用黑白成像原理的一种全新雕刻技艺,用特制合金钢针,在抛光的黑石板上按图点琢,轻琢是黑,重琢为白,通过点的大小、深浅、疏密等,显示出画面的层次结构,以达到神形兼备、细腻逼真的境界。
这门精妙的技艺,通过李周带徒流传到了四面八方。明清以来,惠安石匠中最活跃的崇武五峰村蒋姓,就是跟随李周学习石雕工艺,深受李周作品的影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刘碧兰等惠安石雕工艺师,雕琢出毛主席、周总理等伟人的光辉形象,获得阵阵好评与肯定。改革开放后,工艺师们雕琢出独具风格的山水、人物、花鸟等作品,更是成为上等国礼。
如今,闽南影雕在厦门也得到传承发展,形成省级非遗项目惠和影雕。其第十六代传承人李雅华的父亲李走生,是被誉为“闽南石圣”的惠安石雕大师。李雅华创办的惠和石文化园,则坐落在吕岭路上,集石雕展示、艺术创作、古建修缮、旅游休闲、教育研学为一体,成为2017年金砖厦门会晤指定参观点。
影雕的开创,奠定了李周一代宗师无可厚非的艺术成就和地位。他虽无子嗣,却与嫡传弟子们将南派石雕艺术逐渐发扬光大,成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