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崇祯帝被逼上吊时,那15万忠心耿耿的锦衣卫都去哪了?

2020-09-06新闻54

古诗中提到:锦衣血屠九千万,只因此命奉皇天。这句话很好的点出了锦衣卫忠心耿耿的特点,即便是皇帝布置的任务再难,锦衣卫也会想方设法完成任务。然而锦衣卫在明朝时期达到了顶峰的状态,尤其是到明朝晚期社会时,锦衣卫的名气更甚。但是直到明朝末年,清军入关之前,锦衣卫一直都享有很高盛誉。

那为什么在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被迫上吊之前,这些忠心耿耿的锦衣卫多达15万人,却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一个皇帝上吊呢?1382年锦衣卫成立,最开始的设立初心也仅仅只是朱棣想要规划出一个比较系统且官方的亲军都尉府。前半部分时期锦衣卫只是掌管一些皇帝出行的仪仗工作,最多也就算是一种卫兵的性质。

后来锦衣卫这个机构又慢慢的被皇帝赋予了一些新的职责,所以负责的工作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最开始的仪仗和保卫的职能属性,又改变成了专门为军政收集情报的一个官方机构。锦衣卫所直接负责的对象是皇帝,只要涉嫌违背军政收集情报,那么锦衣卫内部人员是有权逮捕任何人的。

这个权利范围比较广,包括明朝时期的一些皇亲国戚,而且还不需要公开审理,就可以将所其带走进行处置。这样的权力在其他的组织结构当中,就没有被赋予了。所以不论是东厂、西厂还是后来的六扇门,这三个组织中的任何一个组织里都没有这项权利。可以看出锦衣卫的独特之处来,其实说白了,锦衣卫就是直接为皇上办事。

锦衣卫要逮捕的人,也是皇上心中想要逮捕的人,简单来说锦衣卫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1522年,当时明朝时期进入嘉靖年间。然而这时,锦衣卫的权利达到最顶峰的状态。其规模已经高达15万人数,但是这时候的锦衣卫所突出来的特点,不再是直接对皇帝所负责。

如果相对而言比较懦弱一点的皇帝遇到了锦衣卫,很有可能会控制不了这么强大的力量,所以当时朱棣为了能够制衡锦衣卫的势力,就也建议了很多其他的专属护卫军。所以这个时候人们就看到了东厂、西厂和六扇门都成为了明朝时期最为著名的重权组织,其实这四家单位的陆续建立,也是为了相互制约,保护明朝的中央集权。

但是大家都知道,明朝后期除了自然灾害频发之外,明朝后期的很多皇帝最后的人生轨迹都有一个不好的结尾。就拿明朝第16位皇帝朱由检来说,虽然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崇祯皇帝,但是在34岁的时候,朱由检因为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局势,而被迫上吊于煤山。

如果按照锦衣卫对皇帝忠心耿耿的思维逻辑去推算的话,那么15万人规模的锦衣卫必然会在皇帝做傻事之前,有人会站出来规劝皇上不要自缢。但是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出来,做出规劝的工作呢?1644年,当时李自成已经被戴上了闯王的名号,攻占了北京。然而这时候都城都已经被他人所侵占的朱由检,感觉大事不妙。

这时候又不想成为俘虏,朱由检又觉得复国无望,所以无奈之下被迫上吊。在清军入关之后,朱由检还是得到了当时清政府的礼葬:将其归置于明朝十三陵的思陵,直到现在朱由检的悲惨故事,还能在很多历史书籍中能够找到一二。但是话又说回来,作为明朝最高统治者的朱由检都已经感觉到大事不妙,更何况是为皇帝所服务的锦衣卫了。

锦衣卫按照工作职能属性来看,主要还是为皇帝所服务。也就是说皇帝给锦衣卫们下达的任务多半是可以完成的,这时候锦衣卫即便是任务稍微难度高一些,也会拼尽全力将其完成。但是这时候朱由检已经认识到,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不仅有清军入关,而且还有农民起义军纷纷抵抗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身边有再庞大的锦衣卫作为国防势力,也已经是大势所趋。崇祯皇帝朱由检认识到了这样的现实问题,又更何况是为皇帝所服务的锦衣卫呢?他们也会在认清现实问题之后,纷纷考虑自己的出路。所以在这15万禁卫军当中,有一部分人已经投靠了农民起义军。

有一部分人成为了明朝的叛徒,为清军所用。还有一部分人已经看到大势所趋,明朝皇帝成了众矢之的,所以这时候自然就辞去了自己的工作,然后回到自己的老家。这时候还不得不排除一小部分想要出卖崇祯皇帝生命的人会出现,所以这时候朱由检为了保全自己的尊严,选择在煤山上吊,只能说是一种时代的无奈。

但是大部分锦衣卫在明朝成为了历史的炮灰之后,多半也没有太多喜剧收尾的故事。就比如说在1662年,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之后,锦衣卫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之前十分辉煌的锦衣卫士兵们在没有了铁饭碗之后,也会前往社会中寻找新的工作。

不论是为地主阶级服务,成为家奴也好,还是成为新的经济势力背后的卫兵也罢。之后他们的身份与锦衣卫当初最辉煌时期的等级自然是天壤地别的差距。锦衣卫作为诞生于明朝时期、辉煌于明朝时期、覆灭于明朝时期的一个组织,曾经所创造的辉煌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页篇章。现在关于明朝的四大组织又不得不提到锦衣卫,所以锦衣卫曾经绚丽过,就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事情了。

#明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