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陈情令》愿你拥有大风和烈酒,也能享受孤独和自由

2020-09-06新闻7

少年时候,觉得孤单是一件很远的事情,长大以后,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而现在,觉得孤单就是身边的事。

从昨天的孤独过渡到今天,在今天试图远离孤独的意味,让明天可以不用是一个彷徨无依寂寥的身影。

那种一个人走过的路,寒风凛冽,阴影重重,无由地让你入了孤独的领域,成了应景应情的景中人。

我想,一个人到底要经历怎样深入骨髓的空虚,侵蚀人心的惆怅与沮丧,才能搏击长空,柳暗花明了?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在《别再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一书中找到了答案,在《陈情令》魏无羡身上看到了过程,归结起来恰如叔本华一句话,“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综合来看,那些成功的人,过去的那些诗者,画者,如今的各领域成功的企业家、导演等等,谁不是孤独的见证者和经历者了。

从《别再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本书第七章名为“仰望星空,在孤独中成长”的内容来看,古有自称为“孤独的行者”的李白,曾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那些脍炙人口,令人津津乐道的诗句,以及他“诗仙”的美誉,都是“孤独”二字造就的,更有甚者,是加倍孤独者的忍受,或者说来自他的享受。

而现在来说,也不用特别以马云这些特别成功的人物,来说明孤独的人生财富,且以导演李安为例,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他的成功离不开孤独中沉淀的因素。

他在6年时间以“家庭主夫”的形象,在一个人的孤独里,学习、积累和成长,有了后来的辉煌。

这其中的孤独,就像林徽因描绘的那样,“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我想,当一个人自愿沉浸在孤独世界里的模样,大概就是那种“忘我”的境界吧,相对于尘世的喧嚣,反倒是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一如此句中“浮世清欢”、“细水长流”的表达。

说到《陈情令》中的魏无羡,他所经历的孤独,主要在于心境上的无法诉说。大致从莲花坞开始,面对家园被毁,三个人被迫逃亡的生活,一切就有了孤独迫近的铺垫。

后来经历的剖金丹,被扔乱葬岗,道义的抉择,恩情的偿还等等,他离开了师姐和江澄,难见知己蓝忘机,与温宁他们于乱葬岗绝处逢生,甚至一开始是苟延残喘的状态。

在这里,他的孤独真正的开始,直到后来16年的时间,他依然被困于其间。

来自他性格上的不服输,不屈服于命运摆布的心性,他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忍受凄凉之感的袭来,煎熬着落寞情绪的侵蚀。

因为他一心对别人的付出,一面忍受不与江氏接触,免遭人口舌,生出事端,这是对师姐他们的保护。一面居于乱葬岗,为温氏旁系无辜众人护起一片天地,这是他本心的选择,道义的执着和恩情的偿还。

这样的付出,造成了太多的伤害都承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成为了孤独的行者,寂寞的旅人。

这样的感觉似有席慕容一句话的意涵,“爱原来就为的是相聚,为的是不再分离;而有一种爱是永不能相见,永不能启口,永不能再想起,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火种,孤独地,凝望着黑暗的天空。”

然魏无羡孤独仰望的天空,满是思念和牵挂,全是熟悉之人的身影,也许是一望无际的黑,但他的眼里却满是希冀。

有一句话说“愿你拥有大风和烈酒,也能享受孤独和自由,”这是对他16年沧桑前后的描述,也是祝愿。

曾经历经风雨,品美酒佳肴,经历了孤独与寂寞,终在观音庙后获得他一直憧憬的未来。

即使仍还被过去束缚,但他终究会在后来洗尽铅华,守望他心里的追求。于他而言,孤独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内心的坚守才是本真的选择。

或许他没有从16年前前后后孤独的感觉里参透到什么,甚至是感伤和凄凉表现的更多,但其实一切都是来源于他的本心。

对他来说,他能始终坚持他的选择,就是他的所得,因为任何东西,远没有比保持一颗纯粹之心来的那么成功了。

最后,希望读这本书、看这部剧的你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里,享受孤独,至少可以忍受孤独,那样或许你会找到人生里不一样的色彩。

因为我相信,孤独永远不是一个人的经历,但最后的成功却可能只属于那个坚持下来的人。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