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汉桓帝和汉灵帝是何许人?为何罗贯中说东汉衰亡从他们开始

2020-09-05新闻11

文/冯玄一

古今兴衰故事,罗贯中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给概括全了。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经历过元朝末期的动荡与纷争。他说这句话,估计也有呼唤太平盛世的心情吧。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预见到,有一天大明王朝也逃不出他总结的这条规律。

《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故事。东汉末年是乱世,在推究东汉动乱的源头时,罗贯中是这样说的: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宠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继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秘,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这段话的意思,总结起来,大致意思是,东汉从光武帝传承下来,到了汉桓帝时,崇信宦官,宦官开始掌握朝政大权。桓帝死后,灵帝继位。他在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的辅佐下,计划诛杀太监。但是走漏了风声,这两个人反而被太监给杀了。自此“中涓愈横”。中涓,就是太监的别称。

这段话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东汉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宦官专权。那么,桓帝为何会“禁锢善类,崇信太监”呢?

且让我们看看桓帝和灵帝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汉桓帝名刘志,生于132年,死于167年,活了36岁。他并不是皇帝的儿子,更不是嫡长子,他本是蠡吾侯刘翼之子。刘翼去世后,由他袭封了爵位。但是,本来与皇位无缘的刘志,却成了皇帝。或许是他命好吧!

公元146年7月,大将军梁冀将年仅九岁的汉质帝毒死。还是小屁孩的汉质帝当然不会有子嗣,梁冀决定拥立刘志当皇帝。梁冀属于外戚,手中又掌握有军队,梁冀说让刘志当皇帝,刘志也不敢说半个不字。就这样,本来与皇帝宝座无缘的刘志就成了大汉朝的皇帝。

刘志是梁冀拥立的,当然还得听梁冀的。不但如此,此时的皇太后也是梁家人,刘志继位后,她开始临朝听政。可见,此时的朝政大权,都掌握在外戚的手中。

刘志继位的时候已经22岁,是个大小伙子了。他继位后,刚开始听从于梁冀和梁太后。但是,古话说“儿大不由娘”,刘志有自己的想法。当他在皇宫里渐渐掌握了一定实权后,他就想自己做主,不再当梁冀的提线木偶。那他能依靠谁呢?外官他一个都靠不住。因为外官都在巴结外戚,都是梁冀说了算。刘志想要在外官中培养自己的亲信,那绝对是难上加难,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怎么办呢?他就只能找最贴近的人,那就是太监。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梁冀身边终于有了一帮忠心于他的宦官,这其中的头领,便是单超。经过精心密谋,公元159年,汉桓帝刘志依靠宦官单超等人,诛杀了大将军梁冀,然后趁胜翦除了他的党羽。一举解决了外戚专权的忧患。

问题是,刘志除掉了外戚势力,却并没有在一开始就限制好宦官的权力。此次事件后,单超等宦官都受到封赏,很多宦官一跃成为列侯。这些宦官仗着功劳,大肆扩张,党同伐异。宦官一旦掌握了政权,他们的作恶比外戚还要狠毒。于是,汉桓帝刘志又再次掉进了另一个坑里,他又成了宦官的提线木偶。

面对宦官之祸,刘志束手无策,虽然朝廷大臣极力反对宦官专权,但是缺乏了一个强有力的人物与宦官抗衡,他们也拿宦官没有办法。面对这种局面,刘志意志消沉,贪恋佛事和美色,光是宫女就多达五六千人。168年初,年轻的刘志在荒淫无度中一命呜呼,年仅三十六岁。

刘志虽然好色,但是生育能力太弱,虽然活了三十六岁,后宫佳丽数千人,夜夜笙歌燕舞,但是没有留下子嗣。他死后,皇后窦妙临朝听政。皇后与他父亲窦武商议后,决定选刘宏为继承人。刘宏的父亲刘苌封解渎亭侯。被选中时22岁,他就是汉灵帝。

刘宏的路子和他的前任几乎是一模一样,由外戚拥立,上任后宦官发动政变除掉外戚,皇帝又被宦官操纵。

本文开篇引用《三国演义》的那段话中,就有大将军窦武密谋诛杀宦官,却被宦官杀死,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史称“九月辛亥政变”。公元168年八月,窦武指使尚书令尹勋等弹劾并逮捕黄门令魏彪,并罗列了一大堆宦官的罪名。不料,窦武的行动被泄露,宦官王甫、曹节等人歃血为盟,发动政变,不但杀死了窦武、陈蕃等人,而且还将他们灭族,手段之狠辣,令人咋舌。窦太后则被宦官强迫迁徙到南宫云台,名为居住,实则软禁。

由此,宦官在朝廷取得了实际控制权。由于宦官专权,朝政日益荒废,加之自然灾害频发,整个东汉帝国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农民起义就像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了出来,乱世由此开始。《三国演义》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徐徐展开,那些如雷贯耳的英雄豪杰,即将一一登场。

#楚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