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万国衣冠拜冕琉:从衣食住行解析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开放程度

2020-09-05新闻11

四大古国是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方,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目前为止唯一没有消亡的文明古国,中国传承延续的力量让无数人惊叹不已。那为何四大古国唯有中国没有消亡?中国传承延续的力量又来源于何处?

简单的了解了其他三大古国的历史,不难发现这三大古国常年被外界侵占,国家动荡,原著人口流离失所,文化早已破碎不堪。而每一代的统治者为了能在思想上控制他的民众,从而对本国的语言、文字进行了较大或彻底的改变,导致原本的古国文化早已被推翻。虽然中国也曾险遇几次亡国灭种的危难,数次被满清、蒙古等外族人所侵占,但是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没有灭亡,中华文化也没有断绝。

而这其中的缘由便与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中华文化的优质性有关。中华文化大多起源于中原,中原的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一个富饶且安定的地区,在这样一个地区内形成一个较好的文化氛围是比较容易的。虽有外族人常来攻打中原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学习中原的优质文化,例如种植、居住、文字、语言等,以致中华文化能流传甚广,保留至今。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而它强盛的最大的标志便是对外开放的程度。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朝代就是唐朝,在那个时期,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学习当时全球顶尖的技术与文化。当时繁荣的唐朝在保留本国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影响,唐朝文化成为了一个“大熔炉”。

唐朝的居民们的衣、食、住、行也深深受到了对外开放的巨大影响。

1、衣

中国古代的布料品种繁多,有锦、棉、麻、丝等等,在这些布料中最为出名的便是丝绸。丝绸之路作为主销丝绸的商路,虽起源于西汉,但是却在唐朝发展得极为繁盛,原因便是当时的唐朝不仅有高超的制作丝绸的技巧,还有因高度的对外交流而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纹理,这些纹理中既富含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优点。以至唐朝衣料上的花纹有花样繁多、色彩艳丽、不拘一格、奇特动人、华丽时尚等特性。

在汉代的时候,人们服饰多以宽袍大袖为主,就连平时需要大量劳动的平民也如此穿着。而在唐朝,大量胡人的涌入为唐朝服饰带来了新的改变。印度、波斯的民族服饰只是让唐朝人耳目一新,而胡服中的窄袖、紧身等更能衬托女子身段、方便劳动的服饰因素的出现,甚至引起了如同龙卷风般的胡服热潮。唐朝诗人元稹的诗作《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中便描写出了当时的唐朝妇女极爱穿胡服着胡妆的盛况。

不仅如此,唐朝服饰的开放还带动了人们思想的开放。在莫高窟壁画中,唐朝女子服装中便出现了袒胸的因素,目的是为了衬托女子丰腴美好的身段,甚至还有女子穿男装的情况出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大胆的。而在这之中,我们也能窥见唐朝思想的开放程度。

2、食

丝绸之路是以长安为起点,途经甘肃、新疆、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的一条商道。自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丝绸之路上的人来来往往,大量的骆驼商队带着满含中华文化的商品走向世界,也将更多的世界饮食文化带入了中国。在白居易的《寄胡饼与杨万州》中,诗人不仅表现出了对友人的思念,还将胡麻饼这一唐朝长安流行的“外国食物”形容得让人垂涎欲滴:新鲜出炉的胡麻饼散发出浓浓的油香,咬一口,面皮脆酥。唐朝人每早在街边来一份喷香的胡麻饼已是常态,就连身在千里之外的杨万里也对这胡麻饼念念不忘。

除此之外,在唐朝,受人欢迎的外国食物不仅仅只有胡麻饼。而胡麻饼如此出名的一大原因便是利于保存,可作为商人行路上的美味干粮。那些不易保存的呢?在那个物流条件匮乏的时代,不易保存的外国食物是很难流传到唐朝的,但是大量外国人的涌入改变了这一现状。在吃货白居易的《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中,白居易描绘了自己在斋闭过后妻子为她准备的饮食:有加了肉桂和姜清蒸的白鱼肉,有刚煮好的红米饭淋上牛奶,还有佐以花椒、薤菜特调的肉酱。花椒、薤菜是川菜中的作料,而牛奶和肉桂被加入到食物中这样的饮食习惯就是从外流入的。而从当时白居易的妻子杨氏早已把这些食物作为白居易的饮食内容中可看出,唐朝人已经能接受外来饮食,并且还能把外来饮食的习惯融入至自己的饮食习惯。

3、住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并未对汉朝的建筑风格有较大的改变,汉朝的建筑风格依然延续于秦或者秦之前的风格。而到了唐朝,大量的外国人的涌入使得唐朝的建筑风格有了较大的改变。许多工人会将波斯,西域的建筑风格融入至建筑中,而内部的家具风格改变得更为明显:秦汉时期多有席地而坐的习惯,故他们的家具以塌为主,而唐朝则已有胡凳,胡床。

4、行

唐朝的交通工具有骆驼、马、马车、轿子等。骆驼常用于丝绸之路上托运货物,马在和平时期常作为快速传递消息的一个工具,马车成为都城内部运输货物的工具,而轿子是靠人抬的短途载人工具。骆驼和马是西域和蒙古的交通骄傲,地广人稀的西域和蒙古更容易孕育出优质的骆驼和马,故在唐朝时期,好的骆驼与马大多从国外引入。而轿子作为王孙贵族才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曾在西方广泛流行。圣经《以赛亚书》中也有记载:在古罗马时代,只有皇后和元老院议员的夫人才能乘坐轿子。有身份地位的人大多不会出门选择走路或坐马车,他们更愿意选择轻缓华丽的轿子出行。

唐朝人的行为中也透露出了民族融合的特点。唐玄宗李隆基十分偏爱胡旋舞,故他的宠妃杨贵妃爱着胡服,喜跳胡旋舞,就连他300多斤的宠臣安禄山也擅长胡旋舞。白居易的《胡旋女》中就对胡旋舞有着较为详细的描写。

唐朝女子极为爱美,她们不仅穿着胡服,跳胡旋舞。她们的日常妆容中也能看得出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口脂,唐朝女子正常的妆容中有这七步,再观莫高窟中的壁画,吐鲁番出土的女俑、画作中,我们能看到唐朝女子妆容艳丽,面若桃花。而这些壁画、女俑、画作出现于西域地区要么说明了当时唐朝女子的妆容流传极广,要么说明了西域的化妆方式被流传到唐朝女子手中。不管如何解释都能看得出唐朝与西域广泛而频繁的交流。

衣、食、住、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生活中方方面面中我们窥探到了唐朝的开放程度。在这样的文化大熔炉中,唐朝以更为宽阔的胸襟去迎接外来优秀文化的融入,表现出大国的气度。唐朝也做到了在接受其他文化的融入的同时,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不忘初心,积极传承、发展。说来说去,“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便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至今的至理名言,而这样的至理名言,至今也值得我们学习并且运用到实际当中。让中华古国延续得更久,更长……

#隋唐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