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此人是画竹界的一代宗师,不是郑板桥,苏轼见了也要喊一声大哥

2020-09-05新闻12

文|小怪兽说历史

此人是画竹界的一代宗师,不是郑板桥,苏轼见了也要喊一声大哥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书画艺术作为广受世人推崇的艺术形式,通过笔墨将历史文化在纸上留下印记。以水墨为主的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与西洋画讲究对艺术的“再现”观念不同,国画是一种强调“表现”的艺术。

自古以来,梅、兰、竹、菊“四君子”一直是文人墨客作品中最普遍的题材,并将这些事物视为人格品性的象征。在他们心目中,梅高洁傲岸,兰优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清贞冷艳,更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体现。提到画竹,想必你会脱口而出大名鼎鼎的画家郑板桥,但在中国历史上被奉为画竹界一代宗师的另有其人。他开创了“湖州竹派”,连郑板桥都得称他一声老师,他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哥哥文同,自号“笑笑先生”。

文同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擅诗文书画,深受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表弟苏轼也曾跟着他学画竹。文同是一个特别有生活情趣的人,爱画竹,也爱养竹,文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与“笑笑先生”的称号不谋而合。

在画竹手法上,文同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下笔之前,他会通过仔细观察来获取体验。一枝墨竹,竹叶和竹枝先从左上方垂下,再往右侧微印而上,竹叶浓淡相间。这起笔与落笔之间,埋藏着满满的生机。史传文同所画的竹子讲究“浓墨为面,淡墨为背”,这样的画法自成一派,也是“湖州竹派”的特色。

文同对于画竹的讲究,也被苏轼记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文中曾有这样一句话,“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成语“胸有成竹”便出自于此,用来比喻做事熟练有把握。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也曾说过,“有成竹于胸中,则笔墨与物俱化。”文同的墨竹能够出神入化,离不开对竹子的喜爱与充分理解。

在文同的一生中,他精心创作了许多惊艳于世的作品,但可惜的是,至今留存下来的仅有《墨竹图》,《墨竹图》用水墨再现了倒垂竹枝的形象,竹叶浓淡相间,每一笔都相互呼应,一气呵成,整幅画面尤为生动。在文同谨严有致、挥洒自如的笔法下,竹子仿佛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份瑰宝,现被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后来,在文同、苏轼等人的倡导下,宋、元、明初时期画竹之风盛行,人才辈出。例如元代赵孟、李衍、柯九思、吴镇、倪瓒,明初王绂、夏昶等人都学习文同墨竹的画法,随着追随者的增多,中国画坛由此形成了“湖州竹派”,文同自然也成为画竹文人心中的一代宗师。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