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顾命大臣”权力很高,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但往往不得善终

2020-09-05新闻10

都知道,“顾命大臣”是中国历史上伴随帝王交接时出现的一类特殊人群。中国历史上从秦朝的赵高开始,一直有“顾命大臣”摄政一说。担任此职的大臣们,都是老皇帝眼中的忠诚、能臣,可以帮助新皇帝打理朝政。其权势应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

但是,这个看似“荣耀”无限的任务,其实,危险系数相当之高。因为,历史上能全身而退的“顾命大臣”屈指可数。

南朝宋武帝刘裕,临终前指定徐羡之、谢晦、傅亮等人好好辅佐少帝刘义符。只是,这位皇帝性格张狂,举止有悖常理,做了两年的皇帝,就被这些大臣给“废”了,降格为营阳王。更惨的是,没过多久,他居然被中书舍人邢安泰用门闩给活活打死了。

于是,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刘义隆,被这些“顾命大臣”推举为新任继承人。之后,第二年亲政,第三年,刘义隆就诛杀了这些拥立自己的大臣。虽然,表面看似逻辑很乱的一系列事件,但却暴露出了“顾命大臣”和“皇权”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

当时,被废的刘义符,由于教养缺失,性格荒诞,继位后更是我行我素,行为出格,做出了很多荒谬的事情。而由于年龄尚幼,并没有亲政,故而对国家的军政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顾命大臣”们却不得不多想一步,小皇帝现在都能这样,掌权后,岂不更是变本加厉。

所以,国家在这样一位皇帝的统治下,命运可想而知。如果想的自私点,这样的皇帝亲政后,以后会如何对待这些“管教”过他的大臣们?估计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不论于国还是于私,刘义符在位置上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于是,这些顾命大臣才推翻了老皇帝的命令,将其给废了。

这完全是出于私利吗?

当然不是。

因为,这些顾命大臣如果真是出于私利,完全可以找一位年龄更小的皇族人选来坐这个位置,但是,他们却选的是刘义隆,仅比刘义符小一岁。

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可见这些大臣还是牢牢记着老皇帝的交代,帮助新皇帝好好看着这个江山。他们本是有机会自己掌权,但还是恪守自己“顾命大臣”的本分。所以,在刘义隆继位的第二年,就主动归还了朝政大权。

其实,故事到这,只是一个开始。

徐羡之等人可以废一个皇帝、立一个皇帝,却最终保不了自己的性命。据《宋书·傅亮传》里记载,少帝被废后,傅亮亲自前往江陵奉迎刘义隆。当时,刘义隆一见到他,居然泪流满面,还问他有关少帝被废的一些事情。可见,刘义隆对哥哥被废一事,还是心有余悸。

常理而言,刘义隆应是高兴才对,没有哥哥的倒台哪来他的机会?但他却是嗅到了顾命大臣的“威力”,这一哭怕更是担心自己也像哥哥一样,命运被拿捏在顾命大臣手中。

当时,傅亮“流汗沾背,不能答。”

难道这些大臣就没有想过他们今后的命运吗?

这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他们以为再立一个新帝,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才没有多想之前的“弑君”行为已经让这位新帝对他们有了“戒心”。但他们只是用“让步”想换取皇帝的“手下留情”,却没有采取更为主动的抵制办法。

小皇帝刘义隆不放过他们,当然,他也早有自己的想法:

一是、清除自己被“废黜”的隐患,发泄一下自己心中那个深藏的“恨意”;

二是、乘此机会树立自己的威严,让群臣们清楚现在是谁有掌控权;

三是、间接替其他大臣出了口怨气,毕竟,“摄政”在某些大臣眼里,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刘义隆下手非常快,亲政第二年,就诏告天下,说:徐羡之等人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必须铲除。虽然,徐羡之快人一步得知消息跑了,但后来,他还是选择了自行了断。傅亮逃到了兄长的墓前,让官兵给抓住了,终被诛杀。

谢晦领兵在外,却是败于讨伐大军,自己被俘。而他哥哥的儿子也一道被俘,临死前作诗,悲叹人生:

伟哉横海鳞,

壮矣垂天翼。

一旦失风水,

翻为蝼蚁食。

之后,谢晦接着说:“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这只是在说他们自己的故事吗?其实,这也可以看做是那些“顾命大臣”的真实写照。

当然,这个故事的版本并不鲜见,就拿清朝来说,康熙“智斗鳌拜”的故事,一直被世人所赞。因此,大家认为:皇帝似乎就该清除这些“权力膨胀”的大臣。而“不得善终”,似乎也成了这些“顾命大臣”的宿命。其实,说到底这些都不过是帝王家族独霸天下的特殊产物,他们始终都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而“顾命大臣”再如何风光,在使命结束后还是要俯首称臣的。

可见,历史上“顾命大臣”的命运,都是注定的,根本没有改变的可能。

正所谓,卸磨杀驴,不管是“顾命大臣”还是一般的大臣,只要他们拥有的权力威胁到了皇权,那么,他们的命运将不被自己掌控。

所以,这些“顾命大臣”从一开始,做的都是要命的事。

参考资料:

【《宋书·武帝纪》、《宋书·卷五·本纪第五·文帝》、《宋书·徐羡之传》、《宋书·傅亮传》、《宋书·谢晦传》、《资治通鉴·宋纪》】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