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让运河千年历史文脉“流动”起来

2020-09-05新闻106

近年来,浚县逐步恢复运河古城风貌,持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致力于保护建设好“山、水、城”三位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图为大运河卫河(永济渠)琵琶岛的旖旎风光。浚县文物旅游局供图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李丹丹】两架青山一溪水,十里城池半入山。

浚县,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大运河结缘千年之久。卫河(永济渠),呈西南—东北走向穿越浚县县境,不仅孕育了浚县古城、大伾山石佛、黎阳仓遗址等文化景观,还衍生出泥咕咕、大平调、民间社火、正月古庙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载着千年的运河故事。

为让千年历史文脉“流动”起来,近年来,浚县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努力抓好遗产保护传承。谋划建设“三个区”,着力构建“一核引领、双心支撑、一带串珠、多点激活”的发展格局。

筑牢根基

打造“山、水、城”

三位一体的

历史文化名城

曾经的浚县古城,因运河而建,亦因运河而兴。

作为河南省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拥有名胜古迹30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18项。浚县在卫河(永济渠)沿线各市(县)中,拥有城池、河道、河堤、码头、桥梁、仓窖、水工设施、祭祀建筑等遗产类型,且历史风貌保存较好,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时期北方运河城镇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浚县遵循“留古、用古、承古、扬古”理念,全面加快古城保护建设步伐,逐步恢复运河古城风貌,持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致力于保护建设好“山、水、城”三位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总投资50亿元的浚县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项目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投资19亿元,实施建设项目58个,入驻服务企业和特色商铺300多家。东南西北4个城门、古县衙、世袭翰林府、海棠谷等42个项目目前已完成修缮工作,重现传统风貌,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和文化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除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卫河(永济渠)浚县段两岸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此,浚县在古城内启动建设了运河文化博物馆以及传统文化研学基地,致力于通过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宣传教育等形式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

近年来,浚县正月古庙会、泥咕咕、民间社火、西路大平调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无一不在诉说着浚县这座运河古城昔日的繁华。

要想让非遗文化火起来,必须先让其“活”起来。按照规划,浚县古城西大街被划定为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区,并增添了民俗体验、娱乐休闲、特色美食等业态。

采访时,漫步于西大街,听着戏台上铿锵有力的浚县西路大平调,逛着吴二锅花生米、憨刀泥塑、屯子石雕等浚县老字号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的商铺,仿佛窥见了古城昔日的繁华。

另外,为了保护大运河的生态环境,自2012年起,浚县以大运河申遗为契机,开展卫河永济渠)浚县段的河道治理工作——相继实施了城区护城河清淤工程、城区护城河驳岸墙加固及护坡工程、城区段河道沿岸遗产小道铺设工程等一系列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加强卫河污染源控制、河道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恢复了行船纤道;利用南水北调进行生态补水,改善河道水质;健全“河长制”长效机制,建立卫河(永济渠)浚县段日常维护和监测系统,及时处理卫河沿岸垃圾堆放及倾倒问题;持续推进卫河沿岸绿化工程,实行严格管控,全面提升大运河环境品质。

“目前卫河(永济渠)浚县段的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着重提升卫河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堤防、险工、穿堤建筑物进行除险加固,并不断加快沿岸绿化带建设进程,持续提升大运河的生态涵养能力。”浚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说。

谋划未来

建设“三个区”,着力构建 一核引领、双心支撑、一带串珠、多点激活”发展格局

根据国家和省市的相关规划,浚县被列为大运河文化带核心区,并被纳入全省大运河两轴布局中沿永济渠古城发展轴”。

浚县高起点编制了《大运河浚县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功能定位建设“三个区”,着力构建一核引领、双心支撑、一带串珠、多点激活”的发展格局。

其中,“三个区”即运河文化传承展示区、运河城镇繁荣聚焦区、田园运河发展示范区。“一核引领”以浚县古城为核心,彰显运河枢纽文化优势,引领浚县全境发展。“双心支撑”以屯子、新镇为中心,凸显运河码头石雕、运河水工科技为内生动力,谋划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一带串珠”以运河文化带串联运河沿线屯子、新镇、浚县古城,重塑以“山、河、仓、城、工”为主体,实现各种资源要素的错位互补。“多点激活”以卫贤、小河、白寺等其他乡镇突出文化资源为支撑,激活片区发展活力。

去年11月23日、24日,浚县承办了河南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高层论坛,百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发布了《浚县宣言》,为积极探索具有浚县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我们紧紧抓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发展机遇,不断加大项目谋划的力度和深度,现已谋划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河道水系治理、文旅融合发展等六大类58个项目,总投资265亿元。”浚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科科长朱绍田说。

7月29日,在全市2020年大运河文化带项目集中开工暨浚县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开工仪式上,浚县15个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

浚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献峰说:“下一步,将制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5年行动计划,高质量落实好大运河浚县段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沟通对接,展示好大运河浚县段保护传承利用的形象。”

#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