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彤 摄
2025年 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00亿元
2030年 全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翻一番达2400亿元
2035年 成为国内重要、国际知名的关键性新材料产业基地
云南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依托稀贵金属资源优势,坚持战略导向、需求牵引、产用结合、协同发展,以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此前,云南制定实施了《云南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年-2020 年)》,并组织编制了《云南省新材料产业施工图》,为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新材料产业正向微纳化、绿色化、智能化、复合化及材料器件一体化方向发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云南新材料产业推进的路径进一步清晰:钛、铜、锡、铝材在转型升级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巩固提升贵金属新材料在世界同行业引领地位,先进基础材料放眼世界一流水平;以锗、硅、砷、铟等为基础的光电子微电子材料与先进锂电池材料为主的关键战略新材料迈向高端;充分发挥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昆明理工大学等公共科研平台作用,吸引整合全球新材料科研人才,为新材料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世界级智力支持。
先进基础材料剑指国际一流
有色金属王国云南,一直是全国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从锡都、铜都这样的美誉中,就可窥见云南在全国基础材料版图上的不可或缺。从钛、铜、锡、铝等基础材料中延伸发展而来一系列先进基础材料,已经成为云南新材料产业中一张张亮丽的名片,而以铂族金属为主的贵金属新材料产业体系,更是走在了国际同行业的第一方阵。
初步入选全国“百户科技型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专项行动”的云南钛业集团有限公司,其开发的全国首台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EB炉),全球只有4个国家掌握这项高科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曾告诉记者,云钛集团国产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项目的重大意义在于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技术垄断,并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高品质、多品种钛合金材料低成本先进制造技术的进步,为国家的海洋、军工、航天事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以此为契机,将研发投入提升到销售收入的11%以上。”云南钛业风控部经理周亚玲说,公司将不断巩固产品和技术装备研发能力的领先优势,2025年发展成为全国行业领先企业,在海洋工程、钛合金油气及大口径流体管道等细分行业中,钛及钛合金市场份额占比进入全国前三名。
在昆明西郊玉案山脚下,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集团悄然“隐身”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建筑群中,很少人知道这就是国际领先、国内最重要的贵金属新材料研发和制造企业,“贵金属是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贵金属新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据云南贵金属集团总经理郭俊梅介绍,未来,云南贵金属集团将打造全国最大的贵金属新材料制造基地、国际化贵金属新材料重要供应商;中国最大贵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产业基地和物流集散基地,全球化贵金属资源配置重要基地;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贵金属商务贸易平台,国际知名的专业贵金属交易商。
世界超薄铝箔的最大生产基地已经在云岭大地成形。在中国铝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践行者——云铝股份生产车间,应用铸轧法生产的0.0045毫米超薄铝箔是高铁、输变电线路上使用的高端电容器之核心部件,“我们的超薄铝箔不但填补了世界工业空白,而且正在努力打造世界超薄铝箔基地。“云铝股份铝箔业务部总经理周勇向记者勾勒了一张绿色超薄铝箔的发展蓝图:依托全省绿色能源优势,发展成为产量超过世界50%的超薄铝箔生产能力,并向0.004毫米及以下超薄铝箔发展,引领未来全球超薄铝箔的消费动向。
已经连续多年稳坐世界锡工业头把交椅的云锡集团,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锡矿采选一体化工艺、世界最大也是最先进的锡冶炼工厂、世界最大的锡材及锡化工生产基地。在云锡化工材料分公司,一个世界最大、品类最全的锡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已运营了多年,很多产品正在努力追赶巴斯夫、陶氏、杜邦这些国际化工巨头在锡化工细分领域顶尖产品。位于昆明经开区信息产业片区的云南锡业锡材有限公司,同样是世界最大的锡材生产企业,每年锡材产量数万吨,其锡材产品远销美国、德国这样的全球顶级市场,“全球近一半锡用于焊料,随着汽车电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焊料化工对锡材要求的不断提升,锡材在精细化、微型化及多功能化等创新领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总经理白海龙说,云锡正在争取各方支持,整合全社会科研力量,强化科技攻关力度,争取早日突破被日、韩等国家垄断的ITO靶材等先进技术。
关键战略新材料快步迈向高端
从光电子微电子材料,到先进锂电池材料,再到稀土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云南关键战略性新材料正在向高端化迈进。“突破锗和铟产业高端材料产业化瓶颈,尽快实现国产化,提升电子级多晶硅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材料生产基地。”省发改委副主任梁旭东说,在光电子微电子新材料方面,云南创新能力水平较高,所拥有的国家级锗研究及分析测试平台已突破超高纯锗单晶关键技术。随着新进项目的实施以及相关项目的转化,云南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光电子微电子产业基地指日可待。
铟是一种战略资源,高纯铟、磷化铟、ITO靶材等铟基新材料是5G通信、光伏发电、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等行业的关键核心材料,是基本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关键战略性材料。拥有铟资源储备优势的云锡集团,围绕铟新材料开展了一系列研发并取得了多项成果,“我们在原生铟产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推进铟深加工产品产业化,加快铟深加工产业布局。”云锡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家涛告诉记者,目前云锡已建成年产5吨高纯铟示范线,已稳定产出合格产品并实现销售,“我们现在正积极推进年产20吨高纯铟项目的论证工作。”
云南在锂电池新材料领域也雄心勃勃:推动锂离子电池产业向高端迈进,发展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和增值利用,打造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在锡都个旧,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和综合实力最强的锂电材料制造商——云南圣比和新材料有限公司迎来了发展的好时节。这家承担完成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与产业化项目近20项、拥有专利25项及50多项非专利自有核心技术的云南新材料企业,规划用3年至5年的时间,分期建成年处理回收2万吨金属量废旧(电池)电极材料生产线、年产3万吨三元前驱体、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和1万吨三元正极材料生产线,“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并加快推进IPO上市进程,使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行业前3名,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综合部主任丁洁如是说。
此外,云南还将重点培育液态金属、3D打印用新材料和稀土新材料等前沿新材料产业。
7月20日,液态金属骨科外固定支具(又称外骨骼)在曲靖市一院首次用于骨科临床,这项由中科院刘静教授团队及中宣液态金属公司共同研发而成的项目,走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骨科医学领域前列。据悉,液态金属是一类新型的合金材料,主要采用低温熔炼制备工艺,将不同金属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通过温度控制使其充分融合,最终形成具备不同功能属性的液态金属新材料。
科研创新平台激发创新活力
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内,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老旧建筑群里,隐藏着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个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首批建设的实验室,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在真空冶金领域创新优势,以戴永年院士为首的学术团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铅锡真空分离”“真空法从硬锌中回收锌和富集锗铟银”等十余项新技术及其配套设备,成功应用于国内12个省区的41个企业,出口到南美和东南亚地区,对云南有色金属新材料发展意义重大。
“这就是以高校为核心的公共科研平台产生的作用。”省发改委高技处负责人认为,公共科研平台是云南新材料产业迈向高端的可持续动力源泉。目前,云南在新材料研发方面拥有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两所重点高校,而昆明理工大学在有色冶金材料科研方面全国领先。而作为全省的创新中心,昆明市围绕新材料等产业,将新建20个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建设10个市级对外科技合作基地,逐步加快形成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科技研发平台集群。
云南正在加大公共科研平台搭建力度,深化公共科研平台改革,加速释放现有公共科研平台作用,为全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蓄积技术力量。努力建立以大中型龙头企业主导、小微型企业参与的云南省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构建“政产研学用”为一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促进创新与新材料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全省已建成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贵金属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稀贵金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平台,并拥有云锡、云南锗业等多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及一批省级技术中心。云南已成立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贵金属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还将重点推动轻合金、液态金属制造业创新中心和高纯金属、钛、3D 打印材料产业联盟建设。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将继续深入推进我省现有的国家级、省级新材料创新能力平台建设,分专项鼓励平台联合企业在产业细分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及“补短板”技术的研发攻关,推动有较好基础的技术领域不断实现突破,使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使产品获得高附加值。
云南贵金属集团是将科研平台、资本平台与新材料产业开发密切互动的典范。云南贵金属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将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政产研学用”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依托在新材料精深加工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充分运用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和贵研铂业上市公司的平台,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实施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和横向拓展战略,突破贵金属新材料高端、尖端产品技术链和产业链,提供高精尖的贵金属新材料产品和一体化服务,为云南做大做强贵金属战略新兴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服务,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记者 李继洪 杨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