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济阳区在动能转换、双招双引、重点改革推进、新区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情况。记者在会上了解济,一直以来,当地高度重视工业经济的发展,坚定不移抓招引、抓培育、抓扶持、抓升级。今年,当地相继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17条”“科技创新10条”“人才驱动战略10条”等一系列惠企政策,为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加快发展打出了政策组合拳。
比如,在促进工业企业发展政策方面,从今年开始,该区每年拿出900万元用于奖励企业家个人,从总量、增量、科技含量和亩均效益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前十名的,奖励每个企业家个人50万元,从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挂牌上市等9个方面给予资金奖励、财政补助和要素保障。对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投入进行奖补,在市级最高奖补1000万元基础上,区财政再按照市级扶持资金的30%给予奖励。对在境内外股票上市的企业,在享受上级各项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由区财政补助至最高1500万元。
在人才政策方面,制定了10条扶持政策。比如,凡是纳入“济阳英才”系列人才的,在管理期内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10000元的资金奖励;对省、市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落地后给予上级资金扶持1:1的配套,最高100万元,等等。
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对当年度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济阳区内企业给予每家10万元奖励。区外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资质有效期内迁入该区的享受同等政策。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市级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载体,一次性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另外,及时兑现省、市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企业可以享受省、市、区三级政策叠加红利。
双招双引是加快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济阳今年确定的八项集中攻坚任务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济阳区不等不靠,创新招引模式。5月份以来,相继组织开展了“投资济阳·共享未来”云招商推介活动,参加了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线上洽谈、线上签约。9月6日,我们将在济阳区举办“双招双引”高质量发展暨“回家乡、谋发展”活动,届时邀请济阳区新联会北京、上海、青岛等分会(商会)负责人及所在地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欢迎各界朋友继续关心济阳、支持济阳、共襄盛会。今年以来,该区狠抓外资企业“服务大使”工作,认真履行“经济发展服务生”职责,定期深入辖区企业调查研究、宣传解读政策,组织开展企业帮扶,先后帮助康师傅、迈大等企业完成增资手续,解决金罐包装缺少流动资金等问题,保障了企业服务不掉线。针对各专业园区和镇(街道)园区发展不平衡现状,理清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体系,提高园区承载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明确招引方向和重点,包装策划了中国特医食品城、工信部国际联合智力创新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和特色园区,特别要全力推动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示范区,继续做大做强山东省(济北)台湾工业园。
千百年来,济阳因济水而名,伴黄河而兴。黄河流经济阳五个镇(街道)73个村庄,河道56.5公里,堤防60.7公里,是黄河下游唯一中心城区紧邻黄河的区县和流经长度最长的区县。济阳具有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2500年前,孔子游历济阳、研修韶乐,留下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美谈。该区内文化遗产多、文物遗迹多、历史名人辈出。刘台子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三官庙汉墓被列为2019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子秧歌声震全国,享誉海外;黑陶、柳编、老粗布等工艺久负盛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为济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当地将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资源聚合、项目结合、产业融合为载体,用心用情做好“黄河文章”,奋力打造黄河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区。
当地将深挖黄河文化底蕴,找准融合发展的闪光点。围绕“闻韶圣地、善美济阳”,加强对张尔岐、闻韶台、黄河文化、鼓子秧歌等历史资源的梳理研究,精心组织全国黄河流域文艺展演活动,讲好济阳故事,展现文化魅力。
同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支撑点。加快推进三官庙汉墓、刘台子遗址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建设,打造黄河以北独具特色的文旅项目。适时推进闻韶台、文庙复建工作,打造具有浓郁儒家文化特色的古代人文景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黄河风情带、卢氏旧居、滨河文旅片区建设,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加强与市文旅集团等平台的对接,争取引入引领性文旅产业项目。目前,当地正在与乐华恒业集团、祥生集团进行洽谈,并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涵盖休闲、观光、游乐、演艺、康养等内容。
济阳还将推动全域旅游建设,壮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在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基础上,完成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大力发展黄河特色乡村旅游,突出打造农事体验、民宿休闲等乡村旅游集聚片区。构建新型旅游住宿业,培育发展民宿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打造仁风富硒西瓜、黄河大米等一批旅游商品购物基地。该区还将以黄河特色村落等资源为依托,探索建设集休憩游玩、农耕体验为一体的城乡田园综合体。以温泉浴养等要素为支撑,推动医养健康与旅游深度融合。以闻韶文化等资源为基础,培育“沿黄乡村记忆之旅”“韶乐研学”等精品研学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省城居民“旅游向北”。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田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