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此话一点不假,山河破碎,江山风雨的时候,更能考验出忠诚和坚贞。
颜真卿任平原太守的时候,就料定安禄山必反,于是他以阴雨不断为由,暗中加固城墙,疏通护城河,并招募壮丁,储备粮草做长久坚守打算。为了不引起安禄山的怀疑,他每日里仍然饮酒作乐。安禄山对文人性情了如指掌,认为他就是一个“百无一用”之人,没有放在心上。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见唐朝廷已经腐败不堪,军备松弛,便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造反。由于唐朝多年没有战争,百姓不闻金鼓之声久已,所以看到安禄山兵强马壮,河北诸地遇到叛军后纷纷溃败,但只有平原郡防守严密,安禄山一时难以攻下。
被安禄山迷昏头脑的玄宗刚开始不相信安禄山会叛乱,等到清醒后,又感叹河北诸县缺少忠臣。他知道颜真卿的事后,感叹道:“我不了解颜真卿的为人,他做的事竟这样出色!”
是的,真正的忠臣,是用行动来诠释忠心,绝不是为了个人升迁而和皇帝混个面熟。颜真卿不在乎朝廷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始终惦念的,是自己能给朝廷做什么。
和颜真卿一样对大唐忠贞无比的,还有常山太守,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颜杲卿杀了叛军将领李钦凑等人后,河北各县被颜杲卿的忠贞感动,十七郡又同一天归附朝廷,共推颜杲卿为盟主,聚兵20万,声震四方。
颜杲卿塑像
安禄山正向西攻打,听说平原、常山有变,立即回师,命史思明、蔡希德率军北渡黄河。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史思明攻打常山郡。颜杲卿昼夜防守,拼死作战。但城内兵员短少,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颜杲卿被叛军俘获,送到洛阳。
安禄山见了颜杲卿,当面斥责他忘恩负义,颜杲卿怒目而视,对答道:“我家世代为唐朝大臣,永远信守忠义,即使得你奏请署官,难道还应跟着你反叛吗?况且你本是营州一个牧羊的羯族奴隶,因窃取皇帝的恩宠,才有今天,天子又有什么事有负于你而你竟反叛朝廷呢?”
安禄山非常愤怒,命人抓住颜杲卿最小的儿子颜季明,威胁他说:“投降我,就让你儿子活命。”颜杲卿不从,叛军便杀了颜季明,又绑颜杲卿于天津桥柱上,肢解并吃他的肉,颜杲卿骂不绝口,叛贼钩断了他的舌头,说:“看你还能骂吗?”颜杲卿在含糊不清的骂声中遇害,时年六十五岁。颜氏一门被叛军杀害30余口。
颜杲卿父子殉难后,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来季明的首骨后安葬,他忍着极大的悲愤,写下千古传颂的《祭侄文稿》。
全文不到300字,只用了七次蘸墨,从“惟尔”开始,因要思考内容、蘸墨,涂改、枯笔很多,这充分反映出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两个“呜呼哀哉”的狂草写法,足见颜真卿悲愤之情不可言状。《祭侄文稿》字字悲愤,字字血泪,字字忠贞。我们今天在仰望颜真卿书艺之登峰造极的同时,更能被那种忠烈之气所感染。
长安收复后,颜真卿因为仍然建议唐肃宗李亨而被宰相厌恶,又被御史唐旻诬陷,降为饶州刺史。
广德元年(763年)十二月,李豫避吐蕃乱后回京,颜真卿请李豫先参拜陵墓宗庙,后在正殿即位。宰相元载认为他迂腐,颜真卿生气地说:“这意见用不用在您,进言的人有什么罪过?但朝廷规章哪能经受您两次破坏呢?”元载便对颜真卿记恨在心。
忠臣那在乎别人怎么看,只在乎自己做的事是否对起苍天,对起朝廷,对起良心,所以,忠而被恶,忠而被贬,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影视剧中的元载
但颜真卿不在乎这些,贬谪就贬谪,到了地方后,仍然一心一意为朝廷和百姓做事。奸臣把自己的功劳说给皇帝和同僚听,忠臣只会把贡献刻在大地之上和百姓心中。
后来,颜真卿因刚正又得罪宰相杨炎,到奸相卢杞掌权后,更加厌恶颜真卿。颜真卿去见卢杞,告诉他说:“你先父卢中丞(卢奕)的头颅送到平原郡,脸上满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亲自用舌头舔净,您忍心不容忍我吗?”卢杞表面惊惶地下拜,但内心却恨之入骨。
把一个忠臣的头颅用舌头舔,其忠烈感天地,泣鬼神。颜真卿不是迂腐之人,这从他抵抗按时叛军的经历和他所做的一系列事都可以看出,只因为他太忠,所以不想用一点点权谋变通,才一再遭到嫉恨。
后来李希烈叛乱,朝廷派颜真卿去劝降,众臣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劝他不要去,但颜真卿毫不为动,毅然去见李希烈。
李希烈摆下军阵,待颜真卿宣读圣旨时,叛军们举起刀枪,骂骂咧咧威胁颜真卿,颜真卿面不改色,以凛然正气来震慑叛军。
李希烈叛乱
李希烈想让颜真卿担任宰相,便百般诱惑和派人游说,颜真卿不屑一顾,义正辞严骂道:“你们听说颜常山没有?那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反叛时,首先起义兵抵抗,后来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骂叛贼。我将近八十岁了,官做到太师,我至死保持我的名节,怎么会屈服于你们的胁迫!”
李希烈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他在颜真卿的住处挖了一个大坑,说要活埋颜真卿,颜真卿毫无惧色。
李希烈最终称帝,却向颜真卿问登帝位的仪式,颜真卿回答说:“老夫年近八十,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
后来唐军重新收复失地,李希烈见形势不利,便再次威逼颜真卿。他派部将在颜真卿住的寺中堆起干柴说:“再不投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跳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烈的弟弟李希倩因与朱泚叛乱被杀,李希烈因而发怒,派宦官前往蔡州杀害颜真卿,说:“有诏书!”
颜真卿拜了两拜。
宦官说:“应该赐你死。”
颜真卿说:“老臣没有完成使命,有罪该死,但使者是哪一天从长安来的?”
宦官说:“从大梁来。”
颜真卿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
义正辞严的颜真卿
于是他被叛军缢杀,享年七十六岁。嗣曹王李皋听到颜真卿死节的消息后,为他流下眼泪,三军都为之痛哭。
李希烈叛乱平定后,唐德宗感念颜真卿忠贞,为其辍朝五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文忠是古代对文臣的极高评价,这足以看出颜真卿的伟岸和不朽功勋。
其实,不仅在安史之乱后颜真卿的表现让人敬畏,在安史之乱以前,颜真卿在地方任职时,就以公正无私和勤政爱民而广受百姓称赞。
自古忠诚多不幸,但他们仍然无怨无悔,纵然为国捐躯,也义不容辞。颜真卿如此,屈原如此,文天祥如此,于谦如此,林则徐如此。
学书先学颜真卿,绝不仅仅因为他书法艺术的杰出,更因为其人格的伟岸,学习他的书法,也是汲取他的正气,打造忠贞无畏的精神底色。
《颜勤礼碑》节选
颜真卿,一个中国书法和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巨子,更是中国历史上极有代表性的忠臣,他把铮铮铁骨,献给了他爱的大唐,化成千故忠魂,永远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是一个书法家,更是激励后人忠心为国的一座永远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