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何说总揽清朝军政大权近两百年的操盘手竟是一群临时工?太牛了
在帝制时代,帝国的权力分为“内廷”和“外廷”,外廷是政府机构,内廷才是皇帝的心腹。用内廷来牵制外廷,是古代皇帝惯用的伎俩。明朝皇帝朱元璋处心积虑地废除宰相制的目的就是将原本属于政府的相权收归到自己的手中,从而实现皇权最大化。朱元璋和朱棣都做到了,但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的皇帝就像当年朱元璋屠刀下的无数冤魂一样也成了文官集团操控的工具。
而清朝,虽然绝大多数的制度都是沿用明朝的,但清朝看到了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党争。所以清朝舍弃了明朝的厂卫制度,建立了比内阁制更符合皇帝口味的军机处制度。这一制度的厉害之处在于,军机处虽然操纵着帝国的一切行政大权,但军机处里的大臣全是临时工,无常任人员、无正式职称、无办公衙门、无岗位补贴。皇帝可以随时辞退和添加军机处里的大臣,这让皇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军机处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在很多人眼里,军机处是百官之首,皇帝心腹,直接掌管着帝国的权力核心和国家机要,一定拥有一座气势如虹的衙门。
但如果读者去过故宫,你会发现所谓的军机处值班房,仅仅是处在乾清门边上一个小房子。
如果不贴标志,会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太监临时休息的地方。
然而,就在这个小房子里,却酝酿出了一个个决定帝国命运和无数人生死的重大决策。
但军机处不是开始就有的,他在雍正时期才逐步形成,并一直都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
也就是说,在雍正之后的大清两百年里,帝国是有一群没有固定职位和岗位的临时工操作的。
看过清朝宫廷剧的人都知道,雍正从一个并不被大家看好的阿哥变成了最后的皇帝,这中间经历了太多的曲折。
即便他当上了皇帝之后,老八、老十四等“夺权集团”依然时刻谋划着逼宫雍正。
加上此时西边战事吃紧,雍正手里能完全相信的也就三个人。一个是康熙留给雍正的南书房大臣张廷玉,一个是终生都在力挺和追随雍正的十三弟允祥,一个是据说帮他篡位成功的老娘舅隆科多。而这三位大臣都是来自内廷的骨干,外廷的大臣在康熙末年的九龙夺嫡中已经被搞得混乱不堪了。
为了将权力收归过来,雍正就让十三弟总管户部,将财政权从老八手里夺了回来。而原来的户部只负责日常事务,这是军机处的最前身。
在此之前,雍正每下一道圣旨,在“倒皇派集团”的操作下,圣旨的内容要不就被无限歪曲,要不就阳奉阴违,反正就是执行不下去。而当雍正有了自己的班底之后,上通下达,执行如闪电,这种权利的味道真是太好了。
当西北准格尔作乱,雍正借着战时紧急备战的名义于1729年正式成立了“户部军需房”,而在这里做事的大臣则被称为“办理军机大臣”。这样以来,军机处就已经算基本形成了。
·为何说军机处是一个临时办公机构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清朝没有雍正这位勤劳而又智慧的皇帝,清朝在乾隆时期就已经亡国了。
雍正在位13年,几乎每天只休息6个小时,一年给自己三天假期,假期期间还要做事,几乎就是活活累死的。雍正颁布的“火耗归功”、“摊丁入亩”、“官绅一起纳粮一起当差”和“养廉银”等制度开创了历史之先河,也真真正正地为底层做了几件好事,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千年王朝的土地兼并问题。
但这些政策,多数都出自军机处,军机大臣之手,而最终敲板的人才是雍正。
尽管军机处从国防到水利,从赈灾到人事任免他们都管,但军机处里的人却从来都不是固定的。雍正驾崩时留给乾隆四个人用来帮乾隆过度权力和辅助摄政,这四个人是十六弟允禄、十七弟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
顺便说一下,允礼就是《甄嬛传》里那个没羞没臊,一天到晚勾引自己嫂子的帅哥,也是《李卫当官》里的那个糊涂老王爷果亲王。
当时乾隆还有点纳闷,心想老爹是真糊涂了吗?我又不是像康熙爷登基时的那种小皇帝,我已经是成人了,你死之前还给我安排四个辅助大臣,你这是对我的执政能力有多不认可呢?
但当乾隆假惺惺地守过灵之后,等他亲自坐上了那把金龙交椅之后,他方才真正明白老爹的良苦用心。
于是乎,就在当晚,乾隆又再次跑到了老爹的灵前,真真正正地哭了一场。
原来雍正留给乾隆的不是4个人,而一个“内廷代理人班子”。通过他们,乾隆可以绕过朝廷,快速、有效、秘密地办他想做的任何事。
我们就举例来说明,如果按正规的手续,国家发生地震了,皇上想开仓放粮需要如下手续:首先,地方官上报给朝廷,再由户部转到内阁,内阁票拟之后再承给皇帝,皇帝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要签字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然后再发回内阁,内阁再让户部联合工部和兵部进行处理。
这样一圈下来,很多事皇上还不知道呢,全京城的官就已经知道了,而且效率极慢。
任何时代信息都是第一财富,古代也不例外。
这是抗险救灾,如果涉及战事或其他机密性的东西,在皇上没知道之前走漏了消息,那瞬间就能造成大的变故,例如宫变、造反等。
而有了军机处之后,军机处就在皇帝身边,下面有什么事不需要经过朝廷,直接上报军机处,军机处大臣直接上报朝廷,皇上看后写一个同意或一条简单的批语,不需要盖章,也不需要眷写,直接就是圣旨了。
这即节约了时间,又高效,而且还十分保密。令皇上最开心的是,他还从此掌握了帝国的实权。
而军机处的人,从4个到12个不等。
出了什么事就召集什么人,找来的都是某个领域内专家级的技术型官员。等这件事办好了,这个小组立刻解散。
这样既形不成像宰相和门阀那样可以对抗朝廷的分权机构,还节约了办公成本,可谓是一石多鸟。
如果说明朝的内阁制是朱元璋的顾问团的话,那么军机处就是清朝的临时工作小组。
而且,军机处大臣还有一条不能写出来,但大家都知道的功能,那就是替皇帝背锅。
因为一旦出事,皇帝就会说这事是军机处某某大臣主办的,为了给大家一个交代,也为了司法的公正,皇帝就会处分这位大臣。
你看,仅这一招,就骗过了多少人?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和珅案。
·军机处的危机
在乾隆之后,嘉庆对军机处展开了系统性的改革。他不但赐死了和珅,还在一年之内对军机处的5位大臣处罚了70多次。
嘉庆赐死和珅的罪状即没有造反,也不是因为贪污,而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小事,比如在公文中使用了错别字,上班迟到早退等让人看了觉得莫名其妙的理由。
其实嘉庆就是想通过和珅案告诉天下,他就是在不触动任何既得利益团体的状态下进行打压军机处。
到了嘉庆时期,军机处已经运行了近百年,已经有了取代朝廷,成为帝国权力中枢的功能。
而像和珅这样的人,可不是简单的臣子,他背后直接和皇权挂钩。
和珅作为乾隆的一颗棋子,在乾隆退位不退权时起到了牵制嘉庆的作用。作为一个皇帝,嘉庆必须杀了和珅方能从老爹的皇权笼罩下树立起自己的权威。
而军机处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将会变成明朝的东林党。所以,小小的一个房间里酝酿出来的权力的游戏,是我们这些平民难以想象的。
我在下一篇文章会单独将和珅被赐死的事单独列出来写,看看这里面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黑暗和秘密。
对于现实中的军机处,即没有我们普通人想象的那么神秘,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军机处是帝制时代最完美的临时机构,没有之一。对此,读者您又是怎么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