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红会社区“长安格”基层治理织起“尚德邻里”

2020-09-04新闻3

西一路街道红会社区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区,南临全市繁华的东大街、西临宽敞整齐的南新街、北临交通要道西一路、东临商业网点较集中的尚德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面对老旧小区多、居民对社会公共服务效率需求高等难题,红会社区积极在辖区内试点“网格化”。通过打造“长安格”,提高社区工作办事效率,拉近群众之间的距离,形成了“尚德邻里”的基层共治体系,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历时6月

建成居民信息库

作为西安市最早一批进行网格化试点的社区,可以借鉴给红会社区的经验寥寥无几,红会社区书记杨雄在迷茫中力排众议,做出了探索性的判断,“让社区所有的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挨家挨户将居民的各类信息摸上来。”

“当时,我也不知道摸这些信息有什么用,但我相信,在信息时代下,信息就是治理的基础。”杨雄说,从2019年4月初开始,红会社区开始了长达6个月“愚公移山”式的信息摸底工作,从最初仅仅收集居民的各项信息,到后来清楚地划分了辖区内的网格,并落实直接责任人,最终形成了院落基本信息表,居民信息表,信息汇总表,网格员工作安排表,网格员日志表,然后完善形成了院落居民分布图和社区网格平面图,建立起了社情民意库,“社区工作者将社区的各类问题反馈都汇总至社情民意库,然后对号销账。”

收集信息的过程并不顺利,社区工作者不认识居民,居民也不了解社区工作人员。为此,红会社区通过反复上门,挨家挨户摸排;利用接通天然气、老旧小区改造;依托节日开展“送百家粽”等大型活动的契机,将辖区内的居民信息收集起来。

居民信息库第一次“大显神威”是在今年大年初二,因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西安市各个街道社区都在对辖区居民进行摸底工作。而红会社区得益于“5表2图1库”的强力支持,采取“以电话为主,走访为辅”的方式,用不足三天时间便完成了对辖区1270户在住居民的全面摸排,并形成了对重点居民的有力监控防止疫情扩散。“过年期间,派出所的同志来我们这里,让帮忙找一位曾经去过湖北的居民。我们看到名字后,很快从数据库调出了该居民详细的信息,同时告诉派出所同志,这个居民已经隔离七天了。这位同志还开玩笑说,我们的信息居然比公安系统的还齐全。”杨雄笑着说。

力排众议下院落

“长安格”内一批社区“专家”诞生

社区工作者必须走进院落,这是杨雄最初期的判断,但当他把想法告诉同事们时,却遭到了一致的反对。“当时让我们下院子,没有人愿意。要知道,有两百多项工作,我们就有两百多项业务,每天根本忙不过来。”一位红会社区的工作者回忆着当时的心态。

“为了让大家深入院落,我便让大家去收集每家每户居民的详细信息。”杨雄回忆道。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红会社区不仅形成了明确的网格系统,还拉近了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群众的联系,“最开始大家下院子都是愁眉苦脸的,但后来大家发现这项工作并不困难,很多居民认识你了,都把你当儿子女儿看,工作都听你的,很配合。”

“这是李阿姨家,他们家都4口人,家庭条件……这是张师傅家,家里几个月前发生了……”提及辖区每户家庭情况,社区工作者都能一五一十的将居民家各项信息讲清楚。院落中存在那些矛盾,谁和谁最近有矛盾纠纷,谁家是孤寡老人,谁家是贫困户……每位社区工作者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就好似一位社区专家。“其实最开始我们也不清楚社区的情况,但自从摸排信息开始,就走遍了自己所属院落的每家每户……社区工作并没有那么困难,群众工作就是将心比心,你为他们着想,他们就会支持你,你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就会信任你。”

睦邻友好

“长安格”内的“尚德邻里”

“尚德邻里?这个名字真好。”得知红会社区要将网格员队伍起名为“尚德邻里”,院落里的居民们纷纷热议起来,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特别应景。居民李阿姨笑着说,“家住尚德路,咱都是尚德邻里。”

“如今我一到社区,那些阿姨都叫我自家女儿呢。”社区工作者小安笑着说,由于经常走进院子为居民切身办了各种各样的实事,小安成了社区阿姨们口中“公认”的“女儿”,有什么烦心事、闹心事都会告诉她,当然也因为对她的信任,小安所在院落的各项工作都有阿姨叔叔们的鼎力支持,“前些日子老旧小区改造,需要拆防护网,我给大家一讲,大家都听我的,有一户很犹豫的居民,还没等我上门做工作,院子里的阿姨们就上门把那个住户的工作做通了。有大家的支持,社区工作干什么都顺风顺水。”

“不仅如此,因为大家的信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我们院落治理工作之中。”一位社区工作者介绍,今年5月份,在京西大厦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初期,社区工作者通过网格工作了解到不少居民有接通天然气的请求,便逐一打电话邀请大家,参加院落板凳会议。由于涉及每家每户的利益,板凳会当天几乎所有的住户家庭的代表都亲临现场,“很多没来的居民甚至委托朋友参加。会上我们选出了居民代表,成立了京西大厦家属院居民议事委员会,选举出了居民代表,然后由社区协助居民代表,推动小区内天然气安装、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的推进。5月份开始改造,目前已经完成了防护网拆除、楼道粉刷、公共窗户更换等工作,楼体保温也正在做,完成之后就是楼顶防水和天然气安装了。”这名社区工作者笑着吐槽道,“要不是今年连阴雨,我们院子的改造早就完成了。”

“长安格是我们提高办事效率,拉近与群众距离的途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区与居民的共治,形成尚德街坊。”杨雄说,面对日益繁杂众多的社区工作,红会社区将各院落中的退休党员、热心群众、志愿者拉入“长安格”网格员的队伍之中,形成“尚德邻里”,共同推动着社区的发展。

感动还在上演

“尚德邻里”故事还在继续......

为什么“长安格”能形成“尚德邻里”?杨雄介绍,以往街道的摸排工作都是根据上级的具体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摸排,很多摸排工作会反复,各项资料没有系统的资料库,导致资料成为“一次性数据”;另外,社区工作者没有专门的责任院落,大家对各个院子都是了解一些,但不深入,因此出现了与群众疏远的问题。

如今通过“长安格”的方式,不仅明确了社区工作者的责任,让大家专注于自己的院落,更通过建立“5表2图1库”,形成了具有可反复使用性的精细数据库,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减轻社区工作者负担,并帮助网格员直观的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打通抵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工作得到群众的认可,群众自然而然会支持社区,爱护自己的院落,有些群众会愿意参与到院落治理之中,“各个小区院落都形成了向心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我们的‘尚德邻里’。”杨雄说。

如今红会社区下的各个院落都仿佛是一个一个大家庭,社区工作者每次下院子就好像回家一般,言语久了,居民就会给递上一杯水;到饭点了,居民就会给从家里夹个馍;有烦心事了就会向工作人员倾诉;有需求就询问社区工作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在院落里居民们相互问候,大家一起设身处地的参与到了院落治理工作之中,共同面对院子里的困难难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