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华支教故事 | 刘博远: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2020-09-04新闻9

前言

一年前,清华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的22名志愿者收拾行囊,开始了一年的支教时光。一年来,他们分别在青海、西藏、湖南、陕西、云南的三尺讲台之上,播撒知识与希望,实现青春与理想。支教一年,自教一生,真实的支教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志愿者们又有什么感悟想跟大家分享呢?水木纪事将会陆续发布系列文章,讲述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支教路上的故事。

在清华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中期汇报会上见到刘博远学长,学长发言时逻辑清晰,语气中饱含着一种久对学生的温柔感,让人倍感亲切。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无法直接到青海和学长学姐们面对面交流。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我们和刘博远学长聊起了他加入支教团的初心,以及他在这一年支教的所见所感。

人物介绍

刘博远

本科就读于土木工程系,硕士将在社科学院攻读教育社会学方向研究生。本科期间曾任SAEPA(教育扶贫公益协会)副会长,参与支教20余次,获评清华大学优秀团员、年度公益个人、五星级志愿者等称号。

谈起为什么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刘博远说起了自己与支教、公益结缘的历程。大一、大二刚来到清华时,他就参加了很多短期支教,通常是一个下午或者一个周末。他跟随SAEPA去农民工子弟小学支教的时候,第一次切身地感知到户籍政策、教育水平等问题对孩子们的巨大影响。这一切让他很受触动,他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内心渴望帮助他们,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的想法。这也成为了刘博远选择从土木专业转到社会学方向读研的原因之一。

刘博远说:“本科期间参与的支教总体而言实践较短,我也想参加更为长期的支教。一方面希望能通过支教改变一部分学生,给社会做一份‘输出’,带给社会一份贡献;另一方面则希望探索自己在教育系统中真正能发挥的作用,多一些沉淀,为之后社会学研究工作做积累。”

2016年12月刘博远在河北支教

来青海支教之前,刘博远十分憧憬,心中满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他设想自己能在支教地做很多事情,想要大干一场。

刚到湟中一中,刘博远经历了一段不适期。当地学校并不会特殊对待来支教的老师,更多是把他们当做普通教师,为学校贡献师资力量。同时,刘博远需要适应来自教学的压力和需要,复杂繁重的团学工作也占据了他相当一部分的时间。他感觉到短期支教和长期支教最大的区别在于“自我定位”的差异:之前的短期支教,他是一位调剂当地学生学习生活的大哥哥;来到湟中之后,他对自己的定位则是一名以教学为本的老师。

刘博远在宿舍备课

每一届支教团的队员都会遇到类似的压力和困境,但他们最后都找到了自己支教的节奏,刘博远也是如此。在尽快适应支教生活节奏之后,他观察当地教学中的痛点和需求,选择利用自己最大的优势——理念和资源,开始践行自己之前的想法,努力为当地带去良性的改变。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他在湟中一中做的一次尝试。像很多县级中学一样,湟中一中配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老师,但由于师资和教学时间限制,整体开展情况尚需完善。

刘博远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发现:由于留守儿童和家庭沟通不畅等问题,当地部分学生存在相当高同质性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刘博远开展了系列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同时,当地教育局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教育,他也参与到了教育局的相关课题中去,包括编写地方心理教材等。

2018年刘博远在河北的暑期夏令营(右二)

第一次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刘博远遇到了诸多困难。为了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知识和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他阅读了许多相关书籍,努力做到专业和共情;针对当地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给家长和老师做相关科普和培训,让他们提高重视;在学校方面,他认为虽然心理咨询室的长期投入,会给学校心理老师和负责运营的同学带来不小压力,但这是一件值得坚持下去的、有意义的事情。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刘博远对当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满怀期望,他说:“虽然运营需要克服的阻力较大,但总算也是开了头,希望之后‘接班’的人能越做越好。”

2019年12月刘博远为湟中一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除此之外,刘博远编写了一本“答疑解惑”的书,在清华校内SAEPA社团和校外NGO组织中招募志愿者,针对中学生容易遇到的、比较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他还从土木专业的视角看到了当地教学楼等建筑安全问题,对此做了应急情况下的疏散仿真分析,并联系清华土木系的老师和青海校友会,提出对教学楼改造或将学生进行分流的建议,获得了校长的大力支持;另外,刘博远在高二尝试分层教学试验,对文科尖子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培优工作;寒暑假期间,他还联系了清华社团来当地进行社会实践调研。

某种意义上,这一年对于刘博远来说“育己大于育人”。通过和自己的相处,少了一些年少轻狂,多了一点成熟稳重,刘博远说:“自己的道路自己一步一步走,是最真实的感受;来之前多做一些规划,别浑浑噩噩地让一年过去。”

21届研支团青海湟中分队合影

在刘博远毕业时,一位老师给他说过一句话,他也在访谈的最后送给了马上要去支教地的我们:未来的路上,大家一定会面临很多的抉择,抉择时要想想10年,20年,50年,500年。

1998年,清华大学响应团中央、教育部号召,组建了研究生支教团。二十二年来,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薪火相传,366名志愿者前往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河北、湖南、陕西、云南等地区接力教育扶贫,为中西部地区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更在服务与奉献中了解了国情民情,明确了成才报国的人生志向。截至目前,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累计服务时长超过80万小时,教授学生超过2万人。

供稿: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