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以上学历占51.6%,35岁以下占43.4%,男教师占比近40%……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呈现了一幅崭新的“群像图”:一支更高学历、更年轻、结构更优化的乡村教师队伍。
这首先是乡村教育发展之福。在其他教育资源和条件相对欠缺的乡村,教师对教育的正向作用更为突出。我国约300万乡村教师,承载了几千万农村适龄儿童的教育任务。一支不断提升水准的教师队伍,是助力更多农村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坚强保证,也是改善基层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支点。在新时代,它还事关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学”后,还应有一句“扶学先兴师”。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成绩是显著的,这得益于长期以来不遗余力的努力:有制度设计——2015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发布,提出“到2020年,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目标。有充实乡村教师队伍的体制机制——如“特岗计划”、公开招聘、定向培养、“县管校聘”、退休支教制度,和每年4.5万名公费师范生的“输出”。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仅“特岗计划”一项,15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710亿元,累计招聘95万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这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不断夯实乡村教育发展的基石。
但也要看到,伴随着大步快进的趋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教师短缺、优质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这背后,是教师待遇偏低,各项福利保障和生活环境不尽如人意,晋升渠道和空间未充分打通,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不强等现实,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是在贫困偏远地区,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在继续落实好各项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强化对贫困偏远地区的优先扶持和投入保障,至为重要。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聚焦短板弱项,从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乡村教师职业供给、乡村教师地位待遇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比如,加大荣誉表彰和宣传推介力度向乡村教师倾斜;逐步完善乡村教师住房、医疗、救助等政策保障;优化青年教师发展环境,实施乡村教师成长项目;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等。这些瞄准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痛点,展现了国家对乡村教师的重视和关爱,是教师节来临之际给乡村教师的一份大礼。
帮助农村孩子走出大山,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乡村教师的责任是厚重的,成就是巨大的。他们甘于清苦,社会却不能亏待他们。打造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需要一代代人的奉献情怀,更要靠匹配的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等软硬件来保障。
随着各项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和抵达,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将投身乡村教师行列,在扎根乡村中推动基层教育发展,带动农村奔小康,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