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厉害了!连续两天,中国文明网点赞西湖区

2020-09-04新闻4

来源:杭州西湖传媒中心

西湖区又双叒叕火了

连续两天被中国文明网点赞

分别都报道了哪些内容

一起来看看吧

“小绿桶”:垃圾分类“新时尚”

日常生活中的垃圾需要分门别类,扔进专门的垃圾桶。有害垃圾“归”红色,其他垃圾“给”灰色,可回收物“送”蓝色,易腐垃圾“喂”绿色……说起易腐垃圾,要分好它可不容易,剩菜剩饭不好装,用垃圾袋容易洒,放久了还有异味,但在北山街道宝石社区的保俶小区,家家户户都“养”了两只特别的“小绿桶”,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每天早饭或晚饭过后,居民们就拎上“小绿桶”出门了。“用起来很方便。”保俶小区居民叶党进告诉记者,“每天扔两次,做菜的时候就直接把果皮、蔬菜叶扔在‘小绿桶’里,吃过饭后拎到收集站就行了,正好还可以遛个弯儿。”

在易腐垃圾收集站,工作人员封士珍正在对4幢2单元某住户的“小绿桶”进行检查、称重、清洗、消毒。在她身旁的四排架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满了清洗干净的“小绿桶”。“自从有了‘小绿桶’,垃圾房的臭味都没有了,清清爽爽的,看着也舒心。”叶党进边说着,边从架子上取下清洗干净的“小绿桶”,乐呵呵地往家中走去,而这已经成了他的日常。

从不理解到人人都是垃圾分类能手,见证这一切的还有83岁高龄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潘文敏。每天早晚高峰期,潘奶奶都会站在易腐垃圾收集站旁督导、检查。“以前我们要花大把时间在讲解和分类上,现在大家都很自觉地在做,就连六七岁的小孩子都知道拎着小绿桶放到这里。”

宝石社区党委书记陈立敏介绍,从去年10月开始,保俶小区作为试点小区,率先使用“小绿桶”,居民垃圾分类正确率有了很大提升。截至目前,小区小绿桶使用率达98%,易腐垃圾日均收集113.33kg,平均每天每户垃圾减量1.2公斤。

“孝心车位”:传统美德“新风尚”

除了“小绿桶”,保俶小区还有一个暖心的举措——“孝心车位”。在小区车位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保俶小区挖掘了4个“孝心车位”,专门为前来探望父母、长辈的车主而设。

对很多老人而言,更多的是期盼子女“常回家看看”的精神陪伴,但是,没地停车是可是个大难题。2019年,宝石社区响应西湖区政府号召,率先在保俶小区开展“孝心车位”建设。

孝心车位采用“提前预约、先约先停”的运行机制,凡是周末或节假日来看望父母、长辈的子女,可提前一周与小区物业预约,停车时间为周末或节假日8点到19点。

“我儿子周末来看我,再也不用转来转去找车位了,可以在家多待一会,陪我吃顿饭、说说话。”小区居民李奶奶开心地说,“预约也很方便,打个电话或者跟门卫说一声就好了。”

没有了“停车难”的烦恼,子女放心开车回家,陪伴父母的时间更长了,儿女承欢膝下,幸福感满满。

“城市大脑”:文明实践更智能

杨洋是一名羽毛球爱好者,最近经常通过“美丽西湖”App预约单位附近的羽毛球场馆。杨洋说,这个App用起来特别方便,它不仅能标注出附近的健身场馆,还可以实现一键预约。“以前我需要一个个场馆去打电话问,或者同时关注很多的微信公众号,一个个查看哪个有空位,现在全都整合到一起了。”

“美丽西湖”App

为解决“资源不集中、信息不畅通、供需不匹配、活动不闭环”的问题,西湖区委宣传部于今年7月研发上线了运用“城市大脑”理念打造的“西湖文明实践平台”,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西湖文明实践平台”,可清晰查看最近的理论宣讲安排。

据悉,西湖文明实践平台包涵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八方面的内容,有效解决了文明实践“阵地资源统筹”“人员队伍统筹”“群众需求统筹”的问题。

“西湖文明实践平台”上线以来,已整合上299个文明实践阵地、1207次实践活动、302节视频课程。此外,“西湖文明实践平台”还可以收集各类群众评价反馈,通过大数据分析,分类呈现活动参与度、好评度以及志愿服务满意度等指标,用量化数据为各单位优化服务项目、提升群众满意度提供科学支撑。

#垃圾分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