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创新性做法灵活协同促业务融合 高效整合助靶向攻坚

2020-09-04新闻16

中工网讯 近日,国网青岛供电公司正式下发《柔性团队管理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固化前期柔性团队建设典型经验做法。该公司深化柔性团队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激励约束等机制创新,打造强互补、可转化的“柔性团队-柔性机构-常设机构”多维组织体系,为公司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专业高效协同实现前端业务融合

该公司针对台区线损治理难点问题,统筹用电检查、配电运检、装表计量、台区经理等专业组建柔性团队,充分发挥“营配计”前端融合优势,精确定位异常台区,实行“异常检测—任务派发—治理跟踪—成效验证”全过程线损管控机制,今年以来,青岛全市同期线损管理成效连续四个月入围全国十强市,高损台区占比由年初的3.91%压降到0.08%。

人力资本效率是企业驱动力的不竭源泉,该公司依托柔性团队打造“一专多能、精一会二”复合型员工队伍,成立变电运维一体化柔性团队,创新“柔性工作组+远程监视”工作模式,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改定值等现场工作仅由柔性团队中一名变电运维人员和一名变电检修人员开展,其中变电运维人员担任工作票许可人、工作班成员、操作监护人,变电检修人员担任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操作人,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视频对现场工作进行远程监视,相关工作平均时间从124分钟减少至57分钟,工作效率提高50%。该公司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针对通过评定的柔性团队复合型人才实施多元化薪酬激励,团队成员既能提升业务、又能增加收入,干劲十足。“今天你柔了么?”变成了同事间的“工作热词”。

资源高效整合发力重点任务攻坚

“柔性团队组织模式擅长高效整合资源,快速响应市场客户需求,特别是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点充分体现在长门岩岛供电工程任务攻坚过程中。”该公司发展部主任邱吉福说。

长门岩岛供电工程是全国双拥办重点督办工程,涉及穿越黄海生态红线、港口规划航道,全线贴近并交越国防光缆,前期协调和手续办理时间紧、任务重。该公司整合发展规划、电网建设、物资供应、运维检修、营销服务资源组建攻坚柔性团队,跨专业协调压减内部流程,海缆等物资提前生产备货,同时构建“政-军-企”协同联动机制,促请市政府召开6次工程专题推进会,创下36天完成全部海洋前期手续办理的最快记录,相关工作受到全国双拥办、省政府、国网公司和省公司的高度评价。

“青岛供电公司攻坚克难,用最短时间完成长门岩岛供电工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得到了部队首长的高度评价,也充分展现了央企的政治担当和电力铁军精神”相关部队负责人激动的说。

灵活机动转化驱动组织机构变革

“柔性团队可以作为组织机构变革的试金石,结合柔性团队运转情况,对于确有必要进一步固化相关业务融合模式的,经公司党委审议,有的柔性团队转化为柔性机构,也有的转化为常设机构,预期成效不再是机构优化可行性分析的唯一依据。”该公司劳动组织专责于海峰说。

柔性机构是为推进需要长期攻坚的重点任务而设置的柔性组织,不限定设立期限,不占用机构编制,比如该公司由柔性团队转化成立的柔性机构信访办公室,创新“三图”工作法,采取矩阵工作模式统筹协调多方资源,成立以来有力推动信访工作长效提升,特别是积案化解成效显著,实现五至十年、五年以下的信访积案全部化解。

“公司法律保障中心前期是以柔性团队模式运作的,通过统筹市县多专业力量协同推进,高效完成合同审核2903份/标的26.56亿元、案件处置102件/金额 4572.31万元等工作,近期转化为挂靠在综合服务中心的常设机构了,感觉“放管服”后公司机构管理比从前真的灵活了许多。”该公司法律保障中心主管万发耀介绍说。

健全管理策略深化柔性团队创新

该公司坚持规范管理与灵活高效相统一,制定了《柔性团队管理实施方案(试行)》,重点管控柔性团队组建评估、运作激励、验收撤销等核心环节,构建柔性团队闭环常态化管理机制。

申报组建方面,柔性团队设立需编制实施方案,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可跨地域、跨单位选拔成员,系统内无法满足要求的,可灵活引入系统外部资源。

工作模式方面,鼓励在矩阵式、网格化、项目部等基础上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工作地点可“分散”可“集中”,团队成员可“兼职”可“专职”,快速满足复杂繁重任务需要。

考核激励方面,创新柔性团队1*4*N多维度目标任务制考核激励机制,在组建期根据工作目标分三级确定团队预考核激励总额,在验收期根据工作成效分四级确定团队考核激励总额,并结合成员工作贡献实施团队内部二次分配。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总经理孙旭日介绍说,“通过全面推广柔性团队组织模式,我们打破组织界限、破除专业壁垒,推动劳动组织方式变革升级,集中精锐力量推进重要任务、解决重点问题,公司整体发展质效全面提升,为国网公司战略全面落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体系支撑。”(林子涵 于海峰 杨文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