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宝宝在3岁以前,由于身体各功能系统还没发育完全,所以经常生病。
特别是最近转季节后,天气忽冷忽热的,很多宝宝也都有感冒发烧的症状。
宝宝一发烧,当妈的顿时紧张起来,总想着尽快帮宝宝降温。有的家长甚至会想用“灌肠”的办法帮宝宝降温。
小孩发烧灌肠退烧,短期来看立竿见影,所以很多家长会选择并热衷于这种疗法。
甚至很多家长把灌肠疗法神化了,认为它是无所不能的,包治百病的。
殊不知,灌肠退烧十!分!危!险!
01
江西7个月宝宝因发烧灌肠治疗导致死亡
江西7月大的宝宝鹏鹏,因发热被爸爸带到家附近的小诊所看病,诊所医生表示灌肠才能好得快。
于是,由护士操作,给孩子进行了两次灌肠,结果第二天,孩子突然死亡。
儿科专家介绍,在临床收治的患儿中,像鹏鹏这样因为灌肠退烧导致严重后果的并不罕见。
家长们往往会误认为灌肠退烧与孩子在肛门使用的退热栓类似,相对于打针、吃药比较安全,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截至目前,我国并没有直肠滴入的相关教材,国家权威机构也从未出具规范性文件,而其危害在多个层面:
1.灌肠的过程,药物依然是经过肠道,再通过血液循环起作用,况且灌肠的药物成分复杂,如有过量或错误使用,就很容易损伤孩子的肝、肾等重要脏器。
2.灌肠治疗之前不做皮试,家长也不清楚具体用药,孩子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3.直肠滴入不是一种安全、无菌的给药方式,有可能会对肠道造成污染。严重一点,可能会引发直肠细胞的变性、坏死,危害无法估量。
02
哪些情况需要给孩子灌肠?
第一类:清洁肠道
比如巨结肠的孩子因为排便困难需要生理盐水灌肠来帮助排便。
第二类:一些检查或者特殊治疗
比如肠套叠的孩子,需要从肛门灌入气体或者水,靠气体或者水的压力把套进去的肠子冲出来。
第三类:直肠给药
最常见的就是开塞露,把甘油之类的药物挤入肠道刺激直肠引起排便,还有大家都知道的对退热栓退热了,在孩子不能口服或者不愿口服的时候才会用。
03
宝宝发热你应该知道的事情
发热其实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是与疾病作斗争的一种武器。
宝宝处于低热状态(<38.5℃)时,代谢速度增快,能制造很多的抗病物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也就是说宝宝发热时,精神只要好,就说明病情较稳定,就应该让机体与疾病抗争,这样有利于增强宝宝抵抗力。因此不要把发热看成是不能容忍的症状而急于降温。
很多父母恨不得一瞬间宝宝就能退热,主要原因是担心会烧坏宝宝的脑子。
芽芽妈纠正一下,除非是41℃以上的超高热或某些颅内感染引发的高热,会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一般单纯发热不会烧坏大脑的。
04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真正的发热?
临床工作中通常将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如果你家娃体温高于这个温度,才叫做发热。
如何正确护理“发烧”的宝宝?
【物理降温】
●保持房间通风,室内温度在20℃-24℃左右;
●宝宝感觉热时,可以减少衣物,换干爽透气的衣服,或者开空调;
●宝宝退热期,会全身出汗,这样可以增加散热,这时家长要及时给宝宝擦汗;
●发热过程中,只要宝宝能接受,就应该积极的给他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同时完全可以正常饮食,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要刻意忌口。
【药物降温】
芽芽妈再重申一遍,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各国权威机构对全球儿童推荐的退热药物目前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3月龄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
≥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缓解疼痛的效果相近,对乙酰氨基酚有栓剂,对于不适宜口服的孩子更加方便。
注意:一般情况下,医院不建议父母自行将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交替使用。
关于宝宝药物退烧,芽芽妈有一点小小建议:
①分情况用药。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幼儿急疹、流感引起的高热,可以考虑布洛芬;
②单一用药即可。如果不得不交替使用,请先咨询医生,以免发生用药错误;
③能口服就口服。一般情况下,退热栓更多适用于无法口服药的特殊状态,不用作首选;
④感冒药+退烧药,不可取。很容易过量,相当于同一种药物吃了两次,对宝宝副作用大。
⑤及时停药。如果体温控制住了,或在38.5℃以下,且精神状态好时,就可以考虑停药。
注意:阿司匹林、尼美舒利、安乃近、复方感冒药、中成药、退烧针等,都不推荐!
芽芽妈爱叨叨
宝宝发烧,类似灌肠退烧这样的操作,其实并没有实际帮助,还可以带来一些隐患。
爸爸妈妈还是控制好焦虑的心情,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在一旁默默为孩子助攻,让他可以更快打赢这场“战争”,身体变得更加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