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率领区区五十人的南宋士兵,搅翻五万金军,这是辛弃疾的赤子之心

2020-09-04新闻10

南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一个男孩降生在了山东历城。

此时,距离北方沦陷已过去十年之久。百姓们已经逐渐习惯了金朝的统治,开始在金人的治理下过起了状似安定的生活。

而这个男孩儿则不同。二十年过去,这个男孩儿已经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

他周边的朋友们纷纷去金朝的朝廷应试,以谋得一官半职,而这个青年则不肯。

他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他——汝乃宋人,岂可仕于伪朝?

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血脉与大宋王朝紧密的连通着,他必须回去。回到大宋,回到故土,然后收复失地,重振大宋朝昔日的威严。

这个青年就是辛弃疾,那个一生坚持北伐,矢志不渝,初心不改的大宋子民。他的赤子之心,历经岁月的冲刷,却越发坚韧和执着,令人肃然起敬。

公元1162年,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集结了两千名忠义之士,加入了山东人耿京的义勇军。

耿京派出辛弃疾作为代表,南渡与朝廷取得联系。准备内外夹击,重创金军。

辛弃疾成功南渡,面见皇帝,将计划一五一十地上报。皇帝闻言大喜,十分赞同这个计划,同时授予了起义军官职。

辛弃疾带着这个喜讯返回北方,到山东海州时却听闻耿京部下张安国为荣华富贵做了奸细,杀死了耿京,投降金朝。

辛弃疾匆忙回到营地,却发现十万大军已然四散零落,余下的仅仅不足五十人。通常情况下,故事讲到这里,也就差不多该结束了。

可故事的主人翁是辛弃疾,那么这事情就变得不同了。这恰恰是辛弃疾戎马一生的开端。

青年辛弃疾就率领这区区五十人,一路杀进了金军的阵营,生擒张安国,将五万金军搅得人仰马翻。

他押着张安国一路南下回到建康城,在众目睽睽下将叛徒张安国就地正法。

一时间群情激昂,上至百官下至黎民无不为之震撼赞叹,甚至连圣天子亦一见三叹息。

这个让人听闻后下巴砸脚背上的英雄事迹,就是这么真切地由辛弃疾所创造的。

老辛作为一个生于长于沦陷区的宋民,究竟是何原因让他非要回到南宋呢?

许是当时金朝混乱的统治,又许是其祖父辛赞的教诲,又或者是,某些生而便融在血脉里的归宿和执着。

老辛永远是大宋的老辛。老辛带着一腔热情回到南宋,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朝廷任命老辛为江阴签判,再不提北伐之事。宋廷软弱,苟安一方。北伐一事还需从长计议。

老辛这一生看似戎马,实际上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赋闲——不是被免官在家,就是在被免官的路上。

但他一直在等待北伐的机会,而且一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就绝不会放过。哪怕每次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都会被乌烟瘴气的朝廷呛一鼻子灰。

公元1172年,老辛到滁州为官。此地临近金人前线。土地荒凉,百姓流散。

老辛减赋税,修房屋,兴水利。不足一年,便恢复了滁州的生气。而后几年间,老辛辗转多地为官。平寇乱,杀匪首,安一方。

作为一个实干家,老辛以过人的政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湖南任职期间,老辛终于碰到了实现理想的机会。

到了湖南以后,老辛组织了“飞虎军”。盖军营,练士兵,加强国防,积极备战。

正在老辛这边儿忙活的热火朝天的时候,朝廷那边儿,就有人开始打小报告了。

有人说他花钱如流水,铺张浪费,丝毫不知节制。于是乎,朝廷那边儿的金牌就下来了。朝廷要求他的军营停工。

可这军营马上就盖好了,哪有停工的道理?于是老辛就抖了个机灵。只要我把金牌藏起来,你们就不知道我有金牌,嘿嘿嘿。于是工程照旧进行。

“屋漏偏逢连夜雨”,工程临近结束的时候,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工地缺瓦。这可怎么办呢?

于是老辛就又抖了个机灵,他命令所有居民都从自己的家里揭几片瓦带来,货到付款。这样一来,积少成多,瓦片也凑够了。

就这样,老辛愣是把军营盖完了。这时候,老辛把金牌拿出来了。这活儿也干完了,停工就停工吧。

老辛任职江西期间,正赶上饥荒。老辛命人采购粮食,救济灾民。有粮不卖者,充军发配。强买囤积者,斩。就这样,竟然还有人去皇帝那儿打小报告,投降派说他“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

于是,老辛就被免官了,这一免就是十年。

本期责编:艫韽

#辽宋夏金#辛弃疾#老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