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秀才为何拼命考举人?只因举人有一项特权,男人们可能都想要

2020-09-04新闻5

古代秀才为何拼命考举人?只因举人有一项特权,男人们可能都想要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想要爬到上层社会,基本无法实现,科举基本上是唯一的官方手段。从史书上可知,一个人往上爬的路分为文道和武道,武比较艰难,是参军,从小兵做起,通过屡立战功向上升迁,死伤率极高,风险很大,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随时可能丢了性命,一般人,除非是强制的,都不会去走武这条道。而相对而言,走文道就要稳妥的多,至少失败了也不会丢了命。假使是和平年代,从军基本就被堵死了。古代秀才为何拼命考举人?只因举人有一项特权,男人们可能都想要。

文道就是人们常说的科举,通过钻研四书五经,一系列的功名,一步一步的考上去。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虽说没有性命之忧,但每个人都想着科举,人口基数就大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年寒窗苦读很可能到头来还是光阴赋予东流水。不过,老祖宗对于人的心理把握还是很有地道的,学子们考科举,不一定一定要到达科举的顶峰才算改变命运,对于一般的穷书生而言,考上举人,基本就算是咸鱼翻身了。

当然,秀才还是差了一点,秀才只能在老百姓上得到点慰藉。咱们回忆一下热播的古代电视剧或是文学作品,描绘读书人的穷人基本都是秀才,举人什么时候被说成贫穷过。其实与现在的文凭对比一下,古代秀才只能算是大学毕业,还不是那种985的名校。而举人流不同,从现代的观点来说,举人就算是名校毕业甚至是研究生,且找到正式工作了,而且还是那种赚轻松钱,还离家近的铁饭碗工作。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小说,电视剧中秀才们拼了命考举人了,而考上举人后,在进一步考取进士靠的就不是生存危机,靠的是理想信念的支撑,因为考上了举人,政府就会给他一定的权利了,也就解决了生存之忧,而且生活还是属于那种小康生活。秀才和举人都是读书人,为何政府对待的态度就差多呢?其实,原因在封建王朝的政府在科举制的要求上面,大部分封建王朝赋予了举人这样一项特权,正是这项特权让举人不在太担忧生存危机,也使举人的地位远高于秀才。政府赋予举人的这项特权便是免税权,可别小看这项特权,它能带来运用得好的话,可以给举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这个特权,男人们可能都会想要要它。

免税权,顾名思义,就是举人名下的财产免交国家赋税。在古代赋税永远都是对百姓生活影响极大的一个政策,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你的家中有田地,就必须要缴纳农业税,而且这句税务的数字还不是很小。这可对老百姓的利益影响极大。但是如果老百姓把自己的田产挂在能够信任的举人名下,这样就可以免交农业税,举人为其省下了一大笔钱,自然也得有所表示,所以,为了表示感谢,肯定要给举人一点好处的。正因为举人有了这项特权,十里八乡的百姓几乎都会来找举人帮忙,当然这里的百姓可不是泛指,也是指那些大地主、土财主之类的地主阶级,他们借举人的政治优惠,不仅给自己省了很多的财物,作为举人来说也会定期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同样的,因为有这样的利益链,在一定范围内,举人的社会地位也自然高上不少。

这便是举人所拥有的免税权衍生出的经济利益,这对于本身就是世家子弟的学子来说当然不算什么。但对于家境贫寒的穷秀才而言,这个诱惑就太大了。都知道,大男子主义永远会存在一个正常的男性的骨髓里,学子读书肯定是不能养家,考功名也是万人争一个名额,实在是不敢想太多了,因此,学子如何维持生计,其实是一个大难题。而不解决这个问题,有对于男子来说,实在是面子上过不去。再者古代家庭,男人是顶梁柱,一个家庭全由男人支撑,若是家里揭不开锅,男人在社会上也会受人说道的。不过一旦拥有举人的免税权,便能坐在家里收钱,社会上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了。试问,这样的特权哪个男人能拒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