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安阳就地取材的灯笼画,曾带给家家户户欢乐,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2020-09-04新闻11

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一种更加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反映生活百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民俗文化。尽管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不同,不过民俗文化在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观念方面都展现出了极大的魅力,滋养着某一地区的人民。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李商隐的诗《观灯乐行》中描绘古代元宵节时灯笼盛况的情景令人难忘,灯笼又称灯彩,是我国古代人民经常使用的器物之一。直到现代,春节挂灯笼还是很多地方的习俗,每年春节前后,都有不少人家悬挂起象征团圆、喜庆的大红灯笼,营造喜庆、欢乐的氛围,以此来表达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说起灯笼文化,一定绕不过去豫北地区的苏奇灯笼画,苏奇灯笼画是安阳县永和乡苏奇村苏家祖传的一个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它也起源于中国古老的民俗活动——元宵灯会。"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作为小孩子过年期间最开心的事,灯笼上的内容寓教于乐,成为了大人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教材。

安阳苏奇的灯笼画,内容以表现戏曲人物、民间传说为主,材料是用高粱秆或铁丝扎起,糊上透亮的白纸,纸上画着五彩的图画,灯的四周以彩线装饰,中间插上蜡烛,点亮之后,烛光映衬着上面的图画,煞是好看。一盏盏有棱有角、外汇彩画的灯笼穿梭大街小巷,就像一个个光影魔术手,将人们带入提灯夜游的童年时代。

最早的苏奇灯笼,被当地人称为"拾粪灯",因老百姓很早就要早起去提粪灌溉庄稼,起早天黑需要打个灯笼,而"拾粪灯"最早的材料也很简单,取材于秸秆等庄稼废料。后来,民间艺人对当地灯笼进行了改造,经过制版、印制画稿、手工填色、糊制四个过程,制成了色彩鲜明、样式精美的灯笼画。

事实上,灯笼画在安阳市郊和县所属的几个县极为普遍,不过最有名的还是苏奇灯笼画,在豫北一带享有极高的声誉。从小孩子的世界来看,每当有灯会活动时,还没等到天黑,心急的孩子就点燃了灯笼里的蜡烛,跑到村子里去比比谁的灯笼更美,如果有孩子提着苏奇灯笼画出来,就会立刻变成大家艳羡的"灯笼王"。

如今,灯会活动的举办次数越来越少,传统的灯笼作用也逐渐被取代,这一承担着民俗文化的传统工艺很难在市面上看见,苏奇灯笼画的传承和发展也在面临着很大的考验。苏奇灯笼画是民间美术的杰出代表,线条粗犷、挺拔有力、色彩单纯、明亮有力;刻版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刚柔相济,呈现一种古朴稚拙之美,对研究民间美术的特征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这一带给千家万户欢乐的灯笼画,已经变为了一种收藏品,摆在全国各地的展览室、博物馆里,供人们鉴识和欣赏。不过,这毕竟还属于少数,一部分靠此谋生的民间艺人正在结合时代,寻求苏奇灯笼画的另类传承方式,例如塑料灯笼、电子灯笼等等。

苏奇灯笼画之所以受到人们多年的喜爱,不仅仅是它代表着一种古老手艺,还蕴藏着现代人苦苦找寻的根,也希望灯笼画的文化传承能够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延续下去。

#民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