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国家一级文物《胜利之夜》 背后的故事

2020-09-04新闻9

明亮的灯光下,父亲高高举起家里的幼子,幼子和母亲的脸上满是笑容……这幅乍看并不能体会其中深刻意味的小画,却因为旁边作家丰子恺留下的一行小字——“日本投降后三日”,而拥有了永世难忘的价值。

没错,这就是收藏在重庆建川博物馆中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胜利之夜》。这个“胜利之夜”,记录的是1945年8月13日的重庆夜晚。

讲解员介绍丰子恺画作《胜利之夜》。

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是1945年8月15日,为什么“胜利之夜”在丰子恺的画中,却成为了1945年8月13日呢?

据沙坪坝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早在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的五天之前,日本投降的消息就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旧址传向了全世界。

日本投降消息

由“重庆之蛙”告诉全世界

顺着小路走进沙坪坝区下土湾6号,一栋青砖灰瓦平房进入眼帘。鲜有人知道的是,在抗战时期,这里是让日本侵略者恨之入骨的“重庆之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所在地。

为什么电台会有“重庆之蛙”的怪称?当年的东京报纸这样写道:“我皇军飞机大炸重庆,那里的青蛙全都炸死无声,为什么那个扰人心绪的中央电台还是叫个不停?”于是,这个在日本侵略者眼中叫个不停的电台,就有了“重庆之蛙”的别称。

在抗战时期,这个电台是团结抗日的“喉舌”。为防日军轰炸,当时重庆大学机电系主任兼教授冯简,将整个电台系统一分为三:总部在现两路口的广播大厦,收音台设在歇台子,而电台中枢系统——发射台和播音台,建在现华宇广场大楼地下。如今仅存的土湾旧址,就是当时的备用电台所在地。

1945年8月10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条震动全中国的消息,从“重庆之蛙”播出。当天,电台获得消息,日本内阁通过瑞士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转达无条件投降的请求。

当晚,播音员潘永元、新迈几次用手绢抹去难以抑制的泪水,扭开送音开关:“各位听众,现在播送重大新闻……日本无条件投降……”

工作人员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远东反法西斯各盟国电台尽落入日本人手中,位于重庆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成了盟军在远东唯一可利用的短波电台,当时在重庆的国外记者都利用这个电台转播、发稿。

馆藏一级文物:丰子恺画作《胜利之夜》。

胜利消息传出

重庆全城彻夜不眠狂欢

那一个值得全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胜利之夜”,在重庆引发了万民欢腾。

通过各种各样的史料和当时的新闻报道,我们得以再次重现从1945年8月10日到9月3日的不眠重庆城。涌上街头、广场,欢呼声、狂吼声、歌唱声响成一片,不管认不认识都在握手甚至拥抱。重庆市区各处的餐馆热闹非凡,猜拳声不断,当时的禁酒令已在无形中被取消。

而到了1945年8月11日,重庆的黄金、百货价格猛跌,根据史料记载,“重庆的黄金每两跌到了1980元法币……重庆城的衬衫、袜子等百货的市价也跌了30%以上,布匹跌至十分之二。各大公司、商店纷纷挂出了‘庆祝胜利,八五折廉价’的布制招牌。”

1945年8月15日上午10点,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获知日本投降的消息,数以万计的重庆市民迅速涌上街头,有报纸描述当年的情景说:无论是锣鼓、喇叭、口笛、口哨、脸盆、手掌、嘴巴、铃铛,都为胜利发出了响声。

日本宣布投降后

市民敲脸盆庆祝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隆重举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副馆长、重庆近代史专家张荣祥说,这一渴望已久的消息传来之后,重庆各界极度兴奋,大街小巷的商店门口,都贴出了大小一致的V字形红纸标语,商人们大肆采购鞭炮、柏枝等抢手货物。

1945年9月3日上午9点整,重庆市电力公司拉响了解除警报的长音,各工厂、轮船也同时鸣放汽笛,汽笛声在重庆城上空持续了十分钟,象征着八年抗战结束,和平安宁到来。

中午12点多,五六万人组成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地从较场口出发。这时的山城,城乡居民塞满了城区的大街小巷,尽兴狂欢了6个小时。

白天的狂欢游行并不能完全表达人们对胜利的喜悦之情。3日晚上,飞机开始从空中投下一枚枚照明弹,重庆的各个防空照测队一起放射探照灯,各公司、银行、商号的彩灯五彩缤纷,让山城的夜空如同白昼。

这夜的较场口在演出露天川剧,中央公园在放映露天电影,山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星飞舞、火光四溅,人声此起彼伏、势若山崩。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晟

【编辑:刘欢】

#文物收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