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琢先生在《谈艺录》中谈到:“ 我国传统绘画,在历时性的流播中,已然积淀为一种厚重的传统,只要‘打进去’,必有可观者焉。但也难免会陷入规范化的模式之中。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坚韧地‘打进去’,然后再自觉地‘打出来’;也就是说,要结合自己的个性气质,从个人的观察和感受出发,根据具体的创作对象,从传统的笔墨中‘打出来’,最终形成一种高度个人化的绘画语言。”崔先生的谈艺录明确指出,“打进去与打出来”的辩证关系。站在传统经典之作让人立于画前顿觉渺小如粟。高大峥嵘的山川神气具有令人不得不膜拜的冲动。如何看待临摹传统与从传统中出来,画家蔡茂友身体力行,一直重视临摹,特别是对经典作品长期观摩研究,在山水时空的营建和绘画语言方面积攒了经验,使作品具有生活气息,更加灵动活泼。
在《雪霁》一作中,展现出画家蔡茂友刚强雄健的笔力,对山石的皴擦峭硬坚实,力透纸背。构图则多灵动活泼,疏密得当,燥润相宜,浓淡浅深的墨色变化非常切合的反映了山石雪山、竹木屋舍的层次变化。他善用中侧锋勾勒皴擦,再以淡墨反复轻染,远处雪山以淡墨写出,不事雕琢,自然俊秀。湖泊、溪涧等水流之处以淡墨衬托为主,以衬显远处洁白雪山。整幅作品展现画家驾驭墨的能力和控制墨的渗透力十分娴熟老道,作品动静结合,墨色素朴,笔下山水可居可游,把内心的情感、对自然的挚爱全部寄托在画面的意境当中。
中国山水画论中阐述:“山无水而不媚”,水在画面的整体感布局处理至关重要。画家在落笔前已明确水的来龙去脉,再进而分析笔法墨色,其笔法墨色不可脱离于物象形态而存在。欣赏此作,构图灵动,用墨深沉,描摹出桃花盛开的山水景观,画中花木茂盛,云雾氤氲,流水曲尽其态,船家划桨前行,欣赏整体流水之变,有动有静,有实及虚,空间把握恰到好处,远景山外有山,更有意犹未尽的画面效果。
这幅山水作品,以一个宁静的山村景色入画,淡淡的墨绿着色清新怡人,布局严谨。几棵造型别致的树丛占据大部分画面,树丛中一间间民居温馨质朴,房前屋后草木葱茏,整幅作品笔墨晕染,自然苍润,意境清幽,一小木桥横跨两岸之间,桥下溪水平静流淌,沿着小桥走进去可到达那几间质朴的屋宅中。整幅作品笔墨精妙,画中物象呈现有着湿润的形态,如沐山雨,如临春风,如闻溪声。画家临摹此作,落笔墨色泽厚重,强调构图的巧妙,强调树形的奇特,强调层次感和立体感,画风新颖,意境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