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惠州市直单位和爱心企业向帮扶村赠阅《小惠同学》

2020-09-04新闻6

来源:今日惠州网

小惠同学移动课堂走进惠东县白花中心小学。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惠州日报讯 (记者刘建威 实习生钟平祥)教育滋养乡村,助力脱贫攻坚。昨日,市直帮扶单位、爱心企业向帮扶村小学生赠阅《惠州日报·小惠同学》启动仪式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举行,相关单位和企业向获赠小学校长代表、老师代表、小学生代表赠送新学年第一期《小惠同学》。

据悉,本次活动由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发起,市扶贫办、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指导。通过倡议各市直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向帮扶村小学生赠阅1个学年度的《小惠同学》,为孩子们送去“精神食粮”,通过文化帮扶助力我市脱贫攻坚。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发展和改革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文联、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市中心人民医院、市卫生监督所、市消防救援支队、中国电信惠州分公司、德赛集团、惠州市百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惠州市奖门人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天宝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等作为首批参与单位,对相关帮扶村的小学生进行赠阅。

搭起文化扶贫平台,促进教育滋养乡村

《小惠同学》是由市教育局和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联合向全市中小学生推荐阅读的优秀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自2018年12月创办以来,《小惠同学》坚持正确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办好“惠州小学生自己的报纸”这一宗旨,力求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在开展帮扶活动中,深深体会到文化扶贫、教育扶贫是扶贫和巩固脱贫成果的长久之计。”惠州报业传媒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冲锋号已吹响,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把文化扶贫作为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帮扶工作重点,通过文化源的辐射让村子“活”起来。

据悉,《小惠同学》在为广大师生搭建高效优质沟通交流、学习展示平台的同时,也成为我市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载体。

“发起市直帮扶单位、爱心企业向帮扶村小学生赠阅《小惠同学》活动,就是想为全市帮扶单位搭起一个深耕文化扶贫的平台,促进教育滋养乡村。”该负责人说,一个贫困家庭出一个大学生,一个贫困村出几名大学生,那么这个家庭、这个村的贫困发生率就会低很多,脱贫成果就能得到更好的巩固和提升。要顺利考上大学,小学阶段打好基础至关重要,而《小惠同学》是帮助孩子养成爱学习、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品德的优质学习刊物。希望这份专门为惠州小学生创办的校园周刊能陪伴更多小学生特别是偏远山区孩子成长,点燃更多孩子梦想的火花;希望更多市直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这项活动,踊跃向帮扶村小学生赠阅《小惠同学》。

为振兴乡村文化注入力量源泉

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全面落实社会保障、贫困户子女教育保障、危房改造、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政策。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市省定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感谢大家对全市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治贫’必先‘治愚’,深耕文化扶贫是让贫困村真正脱贫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认为,文化扶贫投入产出比很高,往往能用最少的钱收到最大的效果。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而“乡村教育”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根”,帮扶乡村学生,以教育滋养乡村,就是扶起乡村文化的根。

文化扶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该负责人说,贫困地区的孩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而且多为留守儿童,自主购买课外读物的很少。向帮扶村小学生赠阅校园周刊,让贫困村的孩子多拥有一份课外读物,是送给山区孩子的“精神食粮”和向上动力,是为振兴乡村文化注入的力量源泉。同时,也希望帮扶村的小学生们,珍惜《小惠同学》这份专门为惠州小学生出版的校园周刊,跟着《小惠同学》一起爱上阅读、爱上学习。

声音

爱心企业代表 活动非常有意义,望学子从中获益

惠州市奖门人饮食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马嘉蔚表示,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发起的赠阅《小惠同学》活动,能让村小学特别是偏远村镇小学的孩子们通过阅读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非常有意义。希望有更多学子能从中获益,爱上阅读,打好文化基础,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万里。

小学生代表

珍惜机会认真阅读提高写作水平

来自龙门县龙潭镇左潭学校的小学生代表谭健鑫说,非常感谢相关单位和爱心企业对乡村孩子的关心和爱护,我们一定会珍惜机会,认真阅读《小惠同学》,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大家的关心。(建威)

#扶贫#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