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立嫡不立长”自西周开始一直都是古代继承制度的核心,这种制度创立之初有效的避免了家族内部因权力争夺引发的混战。受各种影视剧的影响,在我们印象中,嫡子不管是嫡长子,还是嫡次子,嫡系的地位是远远高于庶出的,感觉双方待遇差距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甚至超越了年龄的差距,那在历史上嫡子的地位真的与庶子差距这么大吗,庶出子弟难道一直没有出头之日吗?
影视剧中嫡子庶子
嫡庶有别,逐渐弱化
其实在封建王朝历史当中,嫡庶之别差距严重的朝代大都集中在宋朝以前,在社会地位越高的家族中这种差距过大的现象也是越严重。那时候科举的不完善,以及为了缓解家族内部继承的矛盾,家族中的嫡子与庶子的地位差距确实天差地别,但是在宋朝之后,在大部分家庭中这种差距过大的现象得到改善,这一不公平的现象也日益弱化。
科举逐渐完善,庶出子弟亦非无出头之日
据《宋史》记载:“仲淹二岁而孤……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影视剧中范仲淹
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社会家族中越来越多的庶出子弟中举,这也是改善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唐朝时期的李昭德就是庶出,最终勤奋努力读书,官至宰相。北宋时期的范仲淹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范仲淹曾是庶出,家中父亲早逝,范仲淹与他的母亲谢氏被赶出家门,谢氏不得已只能带着范仲淹改嫁他人。但是在范仲淹中举,名声大震以后,娶了宰相的侄女为妻。范仲淹在入朝为官后,为了母亲的愿望,上书请求自己认祖归宗,原先家中同父异母的哥哥看到范仲淹发达以后,很愿意接纳,这时候嫡庶有别的歧视现象也是逐渐淡化。
古代嫡庶继承制度
明朝之时,科举制度进一步被完善,统计中在整个明朝大概有4000多名进士,庶出的有大概400名,所以庶出的生活也不是一直暗无天日。相比较嫡子而言,庶出在家族中获得的资源确实是少于嫡子的。但是庶出子弟慢慢随着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命运,并且在各朝代之时,也是有很多正妻是非常爱护庶子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每个家族的风格习惯,各种家庭不能一概而论。
在到了清朝之后,哪怕是皇室中的嫡长子,有关于皇位的继承,相比较其他皇子来说,也仅仅只占有一点优势罢了。
清朝家族拍照时站位
妻妾差巨大亦是造成嫡庶之别的重要原因
其实嫡庶之别差距最严重的就是有关于爵位继承权上的问题,嫡长子确实是拥有优先继承权的,这一点是没有变过的。但是在当时的宋朝有律法规定,宋朝的庶子是享受家族遗产继承权的,生活中的权力也基本相同。
相比较嫡庶之别,这其中差别更大的是正妻与妾的差距,才会顺带着看出嫡子与庶子的差距,天底下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男主外,女主内,作为嫡子的母亲,正妻的地位高,管理这家族中所有的奴仆丫环,以及妾室,整个家族中的资源肯定会优先给嫡子,并且身后还有实力强大的娘家力量,嫡子的地位自然而然的在家族中就会显得高,也会有利于嫡子的前途发展,这就相当于谁的亲妈管家,谁就过得好是一个道理的。
影视剧中正妻与妾
当然嫡庶之间差距过大的现象也是一直存在的,但是这些现象的存在,只能代表某个家庭,并不能代表当时的整个社会,而且嫡庶之分是部分家族内部的标签,并非是整个社会的标签。
其实在封建社会中,嫡子与庶子的差别并没有想象中的差距那么大,与封建社会中的男尊女卑,或者是与正妻与妾之间的差距相比,是远远比不上的。
参考文献《宋史》《礼记》《明代登科录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