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长三角扎实推进一体化发展②】盘活科技资源,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

2020-09-04新闻12

9月1日一早,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国科学院生化细胞所苏州研究院里,来自上海、江苏、安徽、浙江长三角各地高校、中国科学院院所的科研人员汇聚于此,共同攻克科研难题。近年来,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中科院旗下的科研院所,在长三角跨区域配置中正形成越来越活跃的创新生态圈。

区域合作,下好创新“先手棋”

有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23.6%,是我国经济最开放、资本和人力资源最有活力的地区,长三角区域拥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高地。

“借助这一区域优势,中科院在长三角区域建有36个研究院所、近200个分支机构和转化平台,他们是服务区域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力量。”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杨桂山认为,长三角科创一体化适应了全球创新版图加速重构和全球竞争的需要,适应了国内经济新常态转型发展的要求,亟须在新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空间技术等颠覆性、战略性技术上占据制高点,下好“先手棋”,努力满足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需求。

根据区域发展特色唤醒“沉睡”的科研成果,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搭建多地产业创新平台,盘活科技资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痛点;机制体制创新,赋能创新主体活力……中科院正在长三角区域描绘和实践科创一体化的愿景和蓝图。

盘活资源,加速科创一体化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及优惠的科技政策,很多研究机构在长三角的广阔天地里寻找新的落脚点。

如今,位于江苏、上海、浙江交界的苏州市,也正成为中科院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节点。苏州纳米研究所、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生化细胞所苏州研究院、上海药物所苏州研究院……这些跨区域科研机构的落户,加速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的步伐。其中,中科院微电子所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牵手共建的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致力于改变中国芯片“缺芯少魂”的现状,共同打造中国高端芯片研发领域重要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集群高地。

在创新名城南京,2012年,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南京经开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成立了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该院常务副院长周军表示,光机所与研究院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前者定位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和重大基础研究,作为重大创新成果的“策源地”;而后者承接这些原始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开展技术服务、成果孵化与产业化。

在智能制造常州,依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光电传感及其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而建立的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拔地而起。“我们致力于高端LED照明产品和照明技术的研发,在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照明应用领域中取得一系列成果。”该所所长刘从峰说。

机器人是常州武进区的产业名片,目前国内每生产4台机器人,就有1台来自武进,这里少不了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的助力。该所是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这里诞生了中国首台以实施危险环境救援为目标的全尺寸人形智能机器人--仿人双足救援智能机器人,它在复杂环境下可自主行走于多任务作业方面,功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所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研究的创新平台,为长三角地区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服务。

联盟联动,构建一体化创新链

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科创一体化发展是重要一环,面临机遇和挑战。

2019年10月,中科院9院所共同签署了“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框架协议。框架协议约定,该联盟将按照“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基本原则,聚焦应用技术研发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在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共同扩大交流与合作。

联盟在科创一体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联盟建立基础上,杨桂山还有一些计划和建议:“希望未来在长三角区域设立更多的长三角联合创新基金,专门支持省市之间打破地域限制、开展协同创新合作的项目,涵盖基础研究、前瞻性技术研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等,通过创新基金的支持打造一体化的创新链。”

那么,江苏如何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特别是科创一体化进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杨桂山说:“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江苏还必须加快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样才能与长三角各地形成更高层级的创新联动。”

虽然从数字上看,江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不占优势,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率却很高。杨桂山坦言,近两年大科学装置建设有点“热”,各地重视程度超越以往,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他表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一定要依据区域需求,根据科学发展规律去建设。(夏文燕)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