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和曹真的情况很不一样。
曹操比刘备大八岁,曹真的年龄和曹丕大概相差十年左右,但曹操收养曹真的时候,已经有了长子曹昂,所以收养曹真只是为了报恩,从来没有考虑过要将他立为继嗣的想法,后来也主要是培养他作为曹氏第二代的主要军事负责人之一。所以,曹丕临死的时候,留下的辅政大臣中,除了曹真,还有曹休,这是曹操的族侄,血缘上比较亲近,司马懿和陈群则是曹丕的亲信。
而刘备收养刘封的时候,是他在荆州期间,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当时的刘备已经四十岁上下,但是还没有继嗣,当时的刘封年龄已经不小了,大约十岁上下.刘禅出生是在赤壁之战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207年,这样,刘备就有了继嗣。但刘备对刘封仍然是很不错的,刘备入蜀的时候刘封随行,表现突出,平定益州后拜为副军中郎将。刘封被派去协助孟达进攻上庸的时候,又进封为副军将军。
所以孟达投降曹魏的时候,写信给刘封,劝刘封一起投降的时候说:“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闻也。”意思就是说,刘封和刘备的关系在当时蜀汉集团内部其他人看来是很奇怪的,也不太正常,既不是父子,也不是君臣,比一般的君臣关系要更亲近,但比一般的父子关系又要差一点,介于两者之间。
曹真和曹丕的关系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虽然曹真也是曹操的养子,而且曹操也很器重,从汉中之战的时候曹真就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地位不断提高,但他和曹丕之间是君臣关系,这还是很清楚的。即便是曹操很喜欢的何晏,也就是服饰之类的待遇接近曹操的亲儿子们,曹丕也看着很不顺眼了,曹真并没有这样的待遇。所以,曹真就是曹操留给曹丕的可以信任的高级将领的候选人,如此而已。
更重要的是,到曹操去世的时候,曹丕已经超过三十岁了,而在关羽覆败的时候,刘备已经快六十岁了,垂垂老矣,而此时的刘禅才只有十三四岁,刘封则在三十岁上下,地位又很特殊,所以诸葛亮才会“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这就是说,如果刘备有个闪失,刘禅少年继位,如果刘封桀骜不臣,其他人是比较难以处理的,只有刘备自己趁着上庸失守又不救援关羽的借口,趁机消除这个隐患。
从结果来看,诸葛亮这么做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刘封被杀之后,刘封的妻子儿女还在蜀汉,刘封的儿子刘林后来很一般,到蜀汉灭亡时只是牙门将,是普通的中低级将领,地位不高。而且,因为刘备没有其它兄弟宗族,最为亲近的关羽、张飞都先刘备而死,到刘备死的时候,已经没有其他人比诸葛亮更值得信任,所以诸葛亮成了当仁不让的辅政人选。而经过诸葛亮执政时期的经营,交给刘禅的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局面,权力基础也很稳固,没有人能够挑战刘禅的权力。唯一有这个潜力的魏延,也在诸葛亮临死时设计除掉了。
曹真和曹丕之间虽然并没有什么不和,但到曹丕去世曹叡继位之后,曹真的地位也很特殊,成为曹丕曹叡相对比较信任的外围宗室集团的领袖人物。更糟糕的则是,在曹叡去世的时候,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来辅政,只能选择曹真的儿子曹爽和司马懿两个人来辅政,而曹爽之后的做法也基本上是把自己当成权臣,把皇帝曹芳完全架空了,乃至于“私取先帝宫人”,非常出格,激起众怒,以至于元老们都支持司马懿推翻曹爽,这才有了高平陵之变。
假如刘封不死,那么到刘备临终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安排刘封和诸葛亮共同辅政,几遍只是安排诸葛亮辅政,刘封的特殊地位也会让诸葛亮投鼠忌器,乃至于出现诸葛恪受孙权遗命辅政的时候被孙綝设计杀死的情况,但接着就是孙綝把东吴的皇帝当成傀儡,玩弄于鼓掌之中,他自己则权侔人主。从这个意义上说,诸葛亮劝刘备除掉刘封,并没有什么不妥,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