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自然感染后可进展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期或低复制期、再活动期,一直以来,肝病领域研究人员都在寻找促成慢性乙肝免疫耐受状态和给人体带来的变化,一项发表于全球顶级医学期刊《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消化药理学与治疗学)解释了这一现象。
乙肝耐受阶段混杂因素,可能是脂肪性肝病,消化药理学治疗学解释
通过研究发现,脂肪性肝病,可能是慢性乙肝患者免疫耐受期阶段变化的一个混杂因素,这项研究结论在2020年8月28日发表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研究人员持续跟踪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肝患者,关注他们自身所处的免疫状态与肝细胞癌发病率之间关系。通过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共有946名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肝患者(CHB)参与本次研究。
研究表明,乙肝病毒HBV-DNA大于或等于10*7IU/mL与较低的相关发生率独立相关。研究人员认为,虽然这些研究包括了用于多元分析的重要参数,但我们必须谨慎选择这些参数。首先,我们关注到基线年龄和性别在有无相变的患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单变量分析中年龄的危险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性别没有(P=0.34)。
如果单变量分析中,这些变量的95%置信区间也被提出,那就更具有说服力。其次,研究人员在原论文中观察到,相比较慢性乙肝患者持续处于免疫耐受期,具有阶段变化的受试者更容易患上脂肪肝,这一比例是23.6%,P=0.002,且相变组的体重指数也比较高。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医学上,乙肝病毒和脂肪性肝病的关系是复杂的,按照以往研究来看,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呈阳性和脂肪性肝病的关系更为密切。
以往研究说明,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低风险呈负相关。因此,研究人员提醒,脂肪肝或肥胖的存在可能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时相变化的主要混杂因素。有趣的是,我们还没有调整多元分析中这两个重要的混杂因素。正如本项研究所述,肝脂肪变性可能会引起相关改变的错误分类。所以,我们将在多变量分析中,对脂肪肝的存在进行调整。
本项研究介绍了,脂肪性肝病有可能是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肝患者变化的一个混杂因素。这种观点有助于更深入了解乙肝病毒感染后免疫耐受状态下的各种变化,包括前瞻性的预测免疫耐受期变化率、肝细胞癌(HCC)发病率等重要指标参数。根据2019新版《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以及国外最新指南介绍,慢乙肝血清HBV-DNA越低越好。
在本项研究纳入946名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患者评估中,研究人员提出观点和结论,那就是当HBV-DNA大于或等于10*7IU/mL时,和较低的相变发生率独立相关。相变组中,慢性乙肝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之间都没有明显差异;单变组中,慢性乙肝患者年龄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没有。乙肝病毒与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过去医学界认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会增加脂肪性肝病发生风险。
简单的讲,自身已存在脂肪肝或肥胖可能会促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相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8月28日这项研究发表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消化药理学与治疗学)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乙肝病毒的生命周期十分复杂,针对生命周期任一步骤开发靶点,都可能成为今后实现功能性治愈的潜在方案,通过对乙肝病毒生命周期和自然感染后所处不同的免疫状态深入科学研究,今后才会更了解这种DNA病毒并开发潜在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