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辛弃疾写了首词,读一遍,以为是爱情诗,读三遍,才知道是爱国诗

2020-09-04新闻23

读诗词,容易踩坑。

读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羡慕白头到老的爱情,后来才知道这是写战友之情的,与爱情无关;

读到“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超级感动,最后却告诉我这是讲拒绝的;

读到“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时,羡慕别人秀恩爱,最后才知道,这是讲考试的诗;

……

最近,小七读了辛弃疾的一首词,读一遍,只觉爱情伤感唯美,读三遍之后,才明白,这是一首深沉的爱国词。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初读这首词里,许多人会以为这是一首爱情词。

留恋春光、珍惜春光,是上片的主题。怨春、惜春的主题多见于女性。

读完上片后,脑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怨妇伤春的画面。

而在下片,辛弃疾惋惜陈阿娇最后幽居长门宫,他说:你因为太多貌美,遭人妒忌,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向谁倾诉?

上片美女伤春,下片蛾眉遭妒,从字面上来看,这确是婉约词爱情词的写法,可实际上,辛弃疾在这首词中,想要表达的,却是一腔无奈的报国之情。

《摸鱼儿》写于淳熙己亥年,即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

词前的小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此时,距离辛弃疾南渡已有17年了。他早已从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变成一个不惑之年的中年人。

想到当初那个南归的自己,辛弃疾一定十分感慨。

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北宋灭亡已经14年了,济南也早已被金国统治了十多年。可是,一腔热血的辛弃疾一直心向故国。

21岁的他拉起一支起义军,反抗金政权对汉人的压迫。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带领一万多起义军回归南宋政府。

他渴望着能够再一展抱负,血战沙场,收复失地。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回到南宋的辛弃疾,被授予江阴签判,开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刚从北边过来的辛弃疾雄心勃勃,他对北方敌人的情况十分了解,写下军事论文《美芹十论》,详细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指出敌人内部矛盾重重,完全可以被击败。

策论递上去了,却因为主和派的重新抬头,辛弃疾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回应。

他想做一个驰骋沙场的将军,收疆复土,可奈何,朝廷却一再把他调往各地担任转运使,做的都是维护治安的工作 。

南归是为了上战场,可没承想南归后,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南宋朝廷,主和派长期占据主导,像辛弃疾这样耿直意气的主战派一直不被重用。

辛弃疾被频繁调任,每一任的时间都不长,有时候,一年被调动三四次。

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40岁的辛弃疾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为湖南转运副使。

频繁调任,时光逐渐被消磨。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赴任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当我们了解了辛弃疾心中的苦闷,再读这首词时,才会懂他。

他是在惋惜春光的逝去吗?

不,他是在惋惜岁月的流逝,他拉住春光说:时间啊,你慢些吧,不要让我那么快老去,我的志向还没有完成呢?再给我点时间吧!

他是在同情陈阿娇的遭遇吗?

不,他是在述说自己内心的不平。因为他才华过人,总是遭人嫉妒,君王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我对您的一片真情呢?

那些恶劣的人呀,你们不要太得意,君不见,杨玉环和赵飞燕也早已化为了尘土。

这首词,读一次,你可能会觉得是怨妇伤春,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背景,再读几次,一定会明白他的一腔热血。

从山东到江南,从青丝到白发,从刀枪到笔墨。

岁月流逝,人渐渐苍老,如今40岁了,自己还在仕途上兜兜转转,心中的抱负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辛弃疾是一个英雄,可是,这样一位英雄,在满怀期待的南归后,准备建一番大事业,却蹉跎了近二十年。

壮志难酬是英雄最大的悲哀。

到头来,他只能举起酒来,拿起笔来,将心中的志向写在纸上。

他怎能不悲,怎能不伤。

开禧三年(1207年)九月初十日,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南归四十余年,依然不忘初心,仍然满怀热血,他用一生坚守着志向。如果南宋朝廷信任并运用了像辛弃疾这样一群有志之士,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诗词歌赋#辛弃疾#山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