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消夏”少儿才艺大赛颁奖礼现场。
2、在社区,体验西班牙幕间剧。
3、在网络比拼才艺。
4、袁东珏介绍古籍修复工具。
古籍修复师演示修复过程。(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8月28日,成都高新区紫衫路步行街上,飘来五花八门的语声。走近一看,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正兴致勃勃讨论着“国际化”议题。这场名为“100 中西青年面对面,我们想和这世界谈谈”活动是成都高新区芳草街道在疫情后新打造的社区文化系列活动之一,“年轻态”“国际范”成为它的两大标签。
后疫情时代,如何让“停摆”的文化活动“活”起来?文化工作者们步履不停,借助线上线下联动和文化下沉等举措,让一系列新潮、趣味的活动涌动在大众生活里。在社区,和外国友人飙舞、对戏、交友、学知识;去网络,参加少儿才艺大赛,和川渝五城儿童同网PK;赶往图书馆直播间,跟着大师开启一场古籍修复之旅……
文化下沉,他们把“社交式”文化活动搬到社区,激活基层文化活力,吸引居民参与到年轻态的“文化探秘”活动中来。
在家门口约一场“社交式”文化活动
提起西班牙,你会想起什么?热情自由的弗拉门戈舞?野性十足的斗牛比拼?实际上,西班牙的魅力远不止于此。8月18日,成都高新区紫衫路步行街上,一场名为《体验帕索幕间剧,用“飙戏”读懂西班牙》活动正在进行。这是成都高新区芳草街道打造的《在成都探秘西班牙》系列活动的第六期,60余位参与者在家门口近距离感受了西班牙风情。
五位参与者被随机分组,在导师杰克·罗的带领下,他们即兴表演,体验西班牙帕索幕间剧的奇幻魅力。西班牙的幕间剧,是由一种流传于民间的短剧——“帕索”发展起来的,只需要两三个演员就可以表演具有讽刺意味的喜剧故事。
按照指令,参与其中的青年男女正进行情景模拟,即兴用肢体表现自己是一棵树或树上的鸟等物象。各种脑洞大开的肢体表现方式,让现场笑声不断。刘蔚也是当天活动的参与者之一,“太硬核了!”在这之前,刘蔚甚至不知道“帕索”幕间剧为何物。不到两个小时,她不仅学到了一些简单的西班牙语,还了解到了西班牙戏剧的发展脉络。
今年7月17日起,成都市高新区芳草街道展开《在成都探秘西班牙》系列活动,用16个主题,开启一张在成都的“西班牙王国探险地图”。年轻态、时尚范的文化活动被搬到家门口的社区:你可以跟着来自巴塞罗那、马德里、墨西哥等地的青年代表,聊中西文化;也可以与来自欧洲的电影爱好者在“西班牙影视文化夜”共话电影那些事;还可以与来自古巴的朋友,现场飙舞,听他们解密古巴和西班牙融合舞由来;如果这些都不尽兴,不如直接转战球场,在一场中西青年足球友谊赛里尽情欢呼奔跑。
廖博文是活动的策划人之一,他介绍,疫情发生后,芳草街道希望以一种更年轻态的方式,使得文化下沉,吸引年轻人参与到社区中来。目前《在成都探秘西班牙》系列活动已经举行7期,超过600人加入进来。后期,《成都国际片区与青年系列》文化活动也将拉开帷幕。
没有追光灯,没有舞台,他们联动川渝五座城市,把竞技台搬上网络。这场隔空PK成了这个夏天“最热”的文化爆款。
一张网串起五城儿童的艺术PK
8月21日下午,成都市武侯区文化馆梦想剧场内歌舞声阵阵,“成渝地·巴蜀情”——“成渝德眉资”文旅区域联动暨“成都文化四季风·音乐消夏”少儿才艺大赛(以下简称“音乐消夏”)颁奖典礼在此精彩上演。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颁奖典礼受疫情影响,选择在国家文化云、文化天府APP上直播。
在云端,你可以一览颁奖礼的盛况。现场舞蹈、器乐、声乐三类优秀作品和各城市带来的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清脆的钢琴、纯洁的童声、酷炫的街舞让人眼花缭乱。有成都“音乐名片”之称的成都童声合唱团和曾在春晚舞台登场的优秀舞蹈《英姿》惊喜现身,掀起线上评论的阵阵高潮,“好久没听到这么纯净的声音了”……
“疫情后,如何激活停摆已久的文化活动成为难点。”成都市文化馆舞台艺术部主任冯韬回忆,为此,在“音乐消夏”活动中,他们首次联动重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五城,在声乐类、器乐类、舞蹈类、美术类和书法类,搭建了一个少儿才艺展示和交流的大平台。考虑到疫情影响,这些比拼全部转移到线上。
“少了专业舞台和灯光,这种方式究竟会不会被大众接受?”冯韬的担心很快被消除。赛事在今年6月启动后,有超过5000名小选手报名,创历届之最。更多的惊喜源源不断地涌来,在网络人气小选手投票里,超过300万人参与投票。“以前举办线下活动,如果参与人数超过500人,我们都觉得特不容易。”冯韬说。
参加这次活动的成都小选手王星了,以26万的投票量,成为赛事的网络人气选手。她回忆,看到参赛消息后,她和母亲通过成都市文化馆的微信小程序报名,并将录制的表演视频上传后台。随后,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通过观看视频打分,筛选实力选手。这种“足不出户”的参赛方式,使得选手参赛时间、空间变得灵活起来。“历时两个月的比赛,我们基本上没有去场馆。少了来回奔波。”王星了母亲说。
“这只是个开始,未来,我们还将探索更多成渝两地的线上文化交流活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钟前元说。
成都市文化馆则有更多的行动,“9月我们将开展群众线上合唱比赛!文化馆活动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主动地去拥抱新形势,借助网络,让更多人零门槛参与文化活动。”冯韬说。
走进直播间,和古籍修复师一起隔空修复古书,历经千百年岁月打磨的传统文化,让网友直呼过瘾。
直播间探秘古籍修复
7月31日,一场富有传统韵味的“文旅青年说”直播活动在线上和网友相约。一双手,一把剪刀,一支笔,这场活动将古籍修复、年画制作、传统剪纸艺术搬进直播间,一群传统手工技艺大师将其中技艺一一揭秘。
袁东珏,是四川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师,有着40余年的古籍修复经验。当天,通过直播间向网友展示古籍修复,她内心多少有点忐忑。直播开始时,她轻轻拉住主持人的手,以缓解自己的紧张。“古籍修复是与时间赛跑,它可不是修修补补这么简单。”操着一口亲切的“特朗普”,袁东珏将古籍修复那些事一一道来。“古籍经过代代相传,常常出现虫蠹、龟裂、霉烂、粘连、老化、污渍等破损状况,为了延续典籍生命,古籍修复师们需要为一部部破损古籍把脉、治病,让其沉疴宿疾得到治愈,重焕新生。”
顺着袁东珏的手看过去,一张长桌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修书工具,“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对着镜头,袁东珏将这些工具的作用一一道来。“这种毛笔,是我们古籍修复过程中用到的第一道工具。有了它,才能使我们修复的补纸和破损书页粘到一起。这个排笔,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型号,最大的这款常在裱画的时候使用。”
除了硬核知识介绍,当天的直播中,一批年轻的古籍修复师也走到镜头前,亲自示范补书页虫洞、托裱、装订等修复过程。“意犹未尽!”不少网友在直播间感叹。
网友的热情也让袁东珏切身感到,“走进直播间展示技术,让年青一代做文化传承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或许是让古籍修复这样的冷门绝学‘活’起来的不错尝试。”
新闻多一点
9月文化活动日历
□2020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
时间:即日起——2020年9月15日。
平台:四川省图书馆超星读书小程序。
参与方式:参与者通过四川省图书馆“超星读书”小程序平台,将你收藏、创作的与杜甫相关的诗文、书籍、书画等作品拍摄制作成视频或照片按活动要求上传发布,同时添加文字描述信息。
□中医药文化之学生课堂——趣味识“五味”
时间:9月5日14:30-16:00。
地点:成都图书馆一楼少儿阅览室。
参与对象:6-10周岁小读者(15人)。
内容:带领小朋友们认识常见中药,开展职业体验,初步了解中医,学习健康常识。
□《呱呱坠地》小型音乐互动剧
时间:9月12日14:30-16:00。
地点:成都图书馆一楼少儿阅览室。
参与对象:3-7周岁小读者(15人)。
内容: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孩子从0-6岁成长过程。伴着手影戏、手语、律动、感统融合等方式来解说演绎。最后让孩子们用生活中的锅碗瓢盆各种物件来一场奥尔夫音乐嗨翻全场。
(本报记者边钰整理)
记者手记
最好的突围方式是顺势而为
后疫情时代,文化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蝶变之势。
首先,从某种意义上,疫情激活了“线上”文化。成都市文化馆“音乐消夏”的火爆,让人看到线上文化灵活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这种便捷无疑降低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门槛,自然生出圈粉效应。文化工作者要顺势而为,拥抱这一变化,尽量跟上潮流。但值得注意的是,线上活动并不是线下活动的终结,而应该是一种延伸和丰富。
其次,文化下沉展现的活力令人惊喜。文化爆款活动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面对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正如成都高新区芳草街道一样,文化工作者应当找准定位,用“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利用自身文化亮点,让文化活动沉入基层,让图书馆、文化馆社区化,变成深入每一个街道、每一个社区的文化细胞,从而激活基层文化活动。(四川日报记者边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