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人都渴望成功,记住两点,有信心,坚持住,就会改变人生

2020-09-04新闻11

我们大都有这样一个经历,当你站在操场的起跑线上,抬头看了看,远处的终点时,是不是心慌得很?觉得自己不行,肯定赢不了比赛,比赛开始后,你也就义无反顾的跑开了,跑着跑着,自己反而觉得没那么多担心,害怕,喘气也没那么紧促了,回顾前后,看到赛场上的同伴,也都是在咬牙坚持,最终,都会到达终点。可见,不是自己真不行,是自己的自信心不足,导致的。这不,你咬牙跑下来,坚持到了终点。所以,你有了自信心,坚持住,很简单的就成功了。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老子这这里说,大德的形态,是依从“道”而存在的。“道”这个东西,模糊不清而变化莫测。它是那样微妙难测,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馄饨模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幽深暗昧,其中却藏有最细微的精质;这精质自然而具体,真实又可靠。从古至今,"道”的抽象本体永不消亡,通过它,才能认识事物的本原。我是怎么知道万物初始状态的呢?就是通过“道”得知的。

首先,我们先明白老子讲到的“德”,他认为,“德”是博大的,是无所不容的,但是它却是由“道”衍生的,还受“道”的支配。也就是说,“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显现,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知道,“道”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而“德”则是人们认识这个客观规律并按照规律来办事。若人们的行为合乎“道”,就是“有道”,"有德”;若人们的行为偏离“道”,就是“无道”,“无德”。

可见,“道”和“德”,二者密不可分,这也就是老子的高明之处。人们既要明道,又要修德。修德不明道,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明道不修德,道就失去了现实中的寄托,茫茫然不知所以然,不知道怎么去做。

其次,我们要明白的是,老子在这里讲“道”,虽然说形而上的东西不好说,那老子为什么还要说呢?我想,老子要说的目的,还是要自己来“悟”,老子说这些就是抛砖引玉。这篇,老子讲“道”,有四个特点,"有象”,“有物”,“有精”,“有信”。这是一个由远到近,由内而外这么一个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 这样笼统说,也是验证老子说“道”的这么一个客观规律,就是老子站在超自然的 高度,更宏观的视角来修道修德。要好理解,就打个比方说,你看见一个物体,远远的朝你走来,近点时,奥,你看出它是一个人,再近点,你就会看出他像一个男人或女人了,这就叫“有象”。当他再近点,你就会看见他的头发的长短,背着包包,这就叫“有物”。当他站在你的对面,你仔细观察他,看见他脸色红润,皮肤紧致,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很有精气神,这就叫“有精”。当你和他聊天时,知道他曾经周游过世界,帮助过很多穷人,曾经写过好几本畅销书。你从他的言谈举止上,看到了他的朴实,自信,睿智,这就叫“有信”。

其实呢,老子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人,他的成功,也绝不是偶然的,也是有信仰,能持之以恒的学习,思考的结果。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原本是周王朝的一名吏官,现在相当于说,老子在国家的图书馆工作,当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因此,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翻阅各类书籍,有相当的文化修养。

其次,老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周王朝动乱纷争的年代,君臣之间互相猜忌,为了争夺财富和地位,权贵们无所不用其极,诸侯之间为了土地和权利,更是刀兵相见,老百姓无法安定的生活。老子目睹这一切,我想肯定也是非常痛苦,难过,焦虑的。因为,此篇老子表面上是说修“道”,修“德”。但字里行间,已流露出自己的处世之道。

现在看来,老子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但他从不为之所困,依然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展现出坦荡,博爱,谦谦君子的风度。老子更是有“道”之人。

#人生哲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