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一段视频日志引热议!申城今年将整治和完善130公里盲道

2020-09-04新闻28

71路乘务员帮助轮椅出行者上低地板无障碍公交车

五角场一处盲道被大理石墩挡住

五角场万达广场前的盲道被占用为非机动车停放点

东方商厦门口被隔断的盲道设置了标识

“没想到吧,轮椅也能上公交!”最近,一段上海无障碍体验Vlog(视频日志)在网上引发热议,B站(视频网站Bilibili)播放量8万多,评论近千。发布视频的是一位网名叫“大程子”的姑娘,由于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她已经在轮椅上生活了29年。

“大程子”被称为B站第一位残障UP主。一年前,她搬来上海生活,萌生了从各方面展示自己在上海无障碍体验的想法。在记录自己第一次上海公交之行的视频中,她向4.6万粉丝说:“我觉得上海是国内无障碍建设比较完善的城市,日常基本可以放心出行。”

和健全人一样,残障人士也拥有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出行需求和权利。截至2019年底,上海共有残疾人57.8万人,其中盲人3.26万人、肢体残疾人27.6万人。上海的无障碍出行便利程度如何?相关设施建设是否完善?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采访调查。

设施

有条件人行道盲道设置100%

低入口公交车新投放800辆

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交通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早,发展水平也较高。轨道交通自1993年修建1号线开始同步建设了坡道、无障碍电梯、盲道、无障碍宽通道闸机等设施。

近年来,上海无障碍设施的供给力度不断加大,覆盖面也不断扩大。以盲人室外出行为例,根据市残联2018年发布的《上海市无障碍城市发展报告》,市区人行道缘石坡道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市中心人流量大的地段,优先设置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无障碍电梯,并与盲道系统相衔接。

上海规定,宽度不低于1.8米的人行道原则上都要设置盲道。今年7月,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对已设置但是没有达到连续贯通、设置不标准不规范的盲道进行逐步整治,并将部分交叉口的人行道与车行道的衔接坡度改造成无高差衔接,从而方便轮椅进出坡道。黄浦区、徐汇区在小区进出口、人行道出入口、上下街沿等位置探索加装一体化无障碍坡道。

市交通委表示,今年计划完成不少于130公里盲道整治和完善工作,主要整治完善重点是确保盲道设置更规范、人性化、贯通平顺。力争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商业区、小区、广场、公园等附近有条件的人行道上实现盲道设置率100%。

针对轮椅出行者等群体,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无障碍公交运载工具的投放和使用,主要配置在途经医院、主要观光景点、机场、火车站、码头、轨道交通等大型交通枢纽站,及老年人、残疾人集中乘坐的线路,城市公共交通已经成为老年人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最便捷、最友善的出行方式。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大规模推广无障碍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车,这类公交车增加了轮椅区、轮椅踏板、车身升降等设施,以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员乘坐。截至目前,上海已拥有无障碍低地板公交车2400多辆,涉及线路179条,其中线路配车全部为无障碍低地板车辆的公交线路共81条。

记者从市交通委了解到,今年上海计划新投放800辆左右无障碍低地板(低入口)公交车,并计划完成200辆无障碍出租车投放。此外,新建或改建的邮轮、游船、城市轮渡(含三岛客运)码头必须满足无障碍要求,其他码头更多增设指引标志标识。在地铁列车采购,黄浦江游船、渡船的更新改造中,都将明确无障碍要求,确保方便老年人使用。

规章

推进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

相关办法已纳入规章制定

在加大设施和服务供给的同时,无障碍出行仍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市残联调研后发现,目前,上海无障碍设施监督管理力度有待加强,主要表现为部分盲道、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被占用。此外,部分服务人员不会使用无障碍设施,或因缺乏手语技能而无法与听障乘客有效沟通,这都成为残疾人士出行的顾虑。

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残联借助社会力量,每年为银行、医院、航运等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手语培训。从2019年开始,市残联在全市推广在线手语视频服务,目前东方航空公司、建设银行上海分行等已推出此项服务。记者从市残联获悉,今年,市残联联合市财政局,要求全市各社区事务受理、社区卫生、社区法律等服务窗口到2021年6月30日前提供在线手语视频服务。

以无障碍设施为基础,为引导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参与发展,2017年,市残联出台交通补贴货币化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65周岁(不含)以下残疾人发放每人每月45元交通补贴,残疾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盲人可依法享受优惠乘车政策。

无障碍出行中的不少问题,与缺乏相应的管理规章有关。2003年,上海颁布施行《上海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规定,损坏、擅自占用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用途的,可以处500元以上5000以下的罚款。但这一管理办法至今已施行十余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部分条款显得滞后,亟待纳入新的管理理念。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为更好地贯彻实施2012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同时总结上海城市治理实践成果,《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办法》(暂定名)已被纳入2020年市政府规章制定,市残联正联合相关单位牵头推进。

问题

大段盲道被占用并不少见

地铁站内换乘有诸多不便

记者近日前往上海地铁站、公交车及多处商圈实地走访,发现上海在完善设施的维护服务方面,仍然有一定提升空间。

视障群体出行很大程度上依赖各类盲道。在游人如织的南京东路步行街,记者发现这里布置了较为完备的双向盲道,但在经过十字路口时,本是用于禁止机动车通行的立桩却被竖立在盲道一侧,客观上给盲人通行增添了障碍。此外,由于一些商场墙体正在修缮,路边的部分盲道被围栏挡住,摆在盲道上的警戒锥也可能成为盲人的“绊脚石”。

盲道被占用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商厦林立的五角场商圈,记者发现,广场西侧的人行道上,大段盲道被占用为非机动车停放区。此外,部分石墩被放置在盲道上,行至此处的盲人存在被绊倒的安全隐患。部分盲道还存在不醒目和铺设不规范等问题。根据相关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盲道颜色最好与相邻的人行道铺面颜色形成对比,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但在部分区域,盲道采用了和大部分地砖相似的灰色,区分并不明显。

2004年,上海首批30辆低地板无障碍公交车在926路公交线投入运行,这是上海初步建成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的重要举措。记者随机乘坐多辆926路公交车,车头顶部蓝色轮椅标识很醒目,候车乘客在远处即可清晰辨认。进入车内,只见后门正对着专用于轮椅乘客的区域,约两排座椅宽,贴有“请将此区域让给轮椅使用者”字样的标语。区域内设置了用于固定轮椅的背板和安全带,防止轮椅因转向或路途颠簸等原因而失控。

司机季师傅告诉记者,如有前来乘车的轮椅使用者,他会将车停靠在离站台较近的位置,展开折叠在后门下方的无障碍通行踏板,将踏板另一端搭在站台马路路肩,协助轮椅使用者上车。记者注意到,由于公交车车身较高,无障碍通行踏板展开后,与水平面呈较大倾角,给轮椅使用者上车造成困难。对此,该线路一位公交司机表示,公交车有侧倾功能,只需司机按下仪表盘左侧的特定按钮,公交车即可降低车门一侧的车身高度,减小踏板倾斜角度,让轮椅使用者上车更省力。

地铁是不少残障人士出行首选。目前,上海轨道交通的无障碍设施已覆盖每个地铁车站,不少地铁站都配备了一部以上无障碍电梯。记者发现,由于部分无障碍电梯并未设置在站内,导致换乘时会有一些“尴尬”。在中山公园站,记者跟随标识指引换乘时发现,若想站内换乘,需要上大约两层楼高的楼梯,如需乘坐无障碍电梯换乘,只能先出站,再进站。

换乘途中也并非一路坦途。在徐家汇地铁站,记者发现,从1号线换乘11号线途中,需要走过一段楼梯。江苏路站也有相似的情况,换乘途中想要搭乘扶手电梯,也需要先上几阶楼梯,对携带大件行李及行动不便的乘客来说,无疑增加了换乘难度。

#残障人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