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潇雨
“常态化疫情防控对医院管理者提出新要求。面对新挑战,我们要科学面对,既要坚持疫情防控底线思维,又要在危机和变局中寻找新机遇。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时,重点抓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说。
常态化疫情防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秘方有哪些?8月10日,在由健康报社主办,辉瑞中国公益支持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医院管理系列直播会议上,来自福州、赣州、宁波、温州、厦门五个城市的医院管理者畅谈感想和实践思路。
多学科诊疗 多团队支撑
“这次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之前对感染性疾病学科建设不够重视。而且,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热门诊和生物试验室建设等,也都和疫情防控要求出现了一些不相匹配的情况。加上疫情不断变化,与之相适应的防控重点、诊断筛查方案也不断在调整过程中,各级各类文件非常多,需要多学科诊疗团队和多管理团队进行支撑。”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叶剑鸿坦言,“我们的做法是,把医务部、院感科、护理部这三个部门整合为医院的核心管理团队,负责疫情的研判、解读各级文件、制订符合医院的防控流程,重点强调快速、精准、精炼。同时,请物资采购、后勤保障、人力资源和宣传督导等部门形成支撑团队,全面提供保障。在诊疗方面,我们成立了多学科核心专家团队,主要是由感染科、呼吸内科、检验科、重症医学科、儿科、急诊科组成,诊疗效率显著提高。”
“这一次疫情的确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多学科互相支持的力量。每一例病例确诊、每一位危重患者的抢救,都是通过多学科会诊完成的。”赣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赖卫国也颇有同感,他说:“我们在学科的建设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着力使疫情防控的相关学科,如院感、感染性疾病等学科建设得到加强。未来要花更大的力气,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
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阮列敏看来,多学科联合建设既要整合,又要鼓励。“各个中心要有自己的特长,这样医院可以依托优势学科的示范效应,建设一批有优势的专家、专病工作室。同时,要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并进行评审,形成医院的品牌。”
“互联网+”促进优质资源下沉
“可以借力互联网,在医联体里构建线上多学科的会诊模式。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开展多学科会诊,不仅可以解决患者的就医问题,把上级医院优质的资源送到患者家门口,还可以给社区医生提供一条不一样的学习途径。”温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黄建平建议。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给复工复产提供了机会。比如名专家开直播,传播科普知识;把热门科室专家团队整合在App上面,医生提供线上咨询、线下义诊;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居家护理;预约检查,减少患者在医院里停留的时间。”在黄建平看来,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把一些线下工作搬到线上去,让患者更方便,医生的业务也是有了很好的延伸。
“特别是,互联网能否做得成,跟我们的医生是否积极参与是有相当大的关系。我们会有排名,激励医生积极参与,在绩效方面也给予倾斜。同时,我们要做好诊后的随访管理,比如对低星评价进行回访。未来,慢性病、常见病患者在线复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都是今后的重点。”黄建平认为,医院主导,第三方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将是未来互联网医院的主流建设方式。此外,互联网医院要与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相结合,上下级医院彼此促进,顺应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
绩效改革推动精细化管理
“疫情影响,几乎所有医院的收入都出现了比较大幅的下降。如何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如何及时兑付职工的劳动报酬,考验着每一个管理者。这就需要我们适时调整策略,要努力做到精准防控,同时加快推动医院的复工复产。”叶剑鸿记得,今年3月医院就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开展复工复产的动员;4月下发了责任书;5月通过了新版的绩效考核方案,引入了成本管控和服务结构;7月各项措施持续推动。“从4月底开始,医院的复工复产形势就比较好了,外科手术量比去年同期有了比较明显的上升;6月门诊和住院就恢复到了疫情前的状态;门急诊量5月~6月逐步上升;7月医院经营收入创造建院以来的历史新高。另一个可喜变化是,医院今年加强了对药占比的管控,今年1月~7月的药占比比去年同期有了明显的下降。”
“在这次抗疫中,我们增加了公共卫生应急专项的绩效,使我们的公共卫生工作在综合性医院能得到一个更好的支撑和保障。”阮列敏认为,在医院的综合运行管理方面,需要将评价和激励相融合,要从单纯的增加数量转变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特别要加强重点特色专科的建设。
阮列敏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疗机构要有集约、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内部的经济运行机制,特别是加强全成本的核算,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赖卫国也表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越是基层的医院,压力越大。大医院如何与基层医院加强联系,使分级诊疗渠道更畅通,要做更多的工作。“医院要发展,业务要拓展,要主动往下走,让下级医院更接受上级的医院,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双向服务。”
“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就必须强观念、保基本、顺机制,科学、精准防控,并在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强体系、堵漏洞上下功夫。医疗机构要通过抓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医院运营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康德智说。